西晋很快就发生了内部的分裂争斗,这几乎是个公开的秘密,皇族彼此不信任,最后演变成持续多年的八王之乱!真够戏剧化。据说,战火绵延,北方的游牧部族觉得机会来了,直接南下掀起地盘争夺。关键时刻,司马睿在江南被推上了台面,凭着大姓们的支持在建邺立国,声称要延续司马氏正统。然而,司马睿的身份一直蒙着一层迷雾,“牛继马后”的流言四起,这种说法还真没人一下子说得清楚怎么来的,难道只是编排?
![]()
“牛继马后”嘛,表面看是个谶语,说白了,就是乱世里人们为了找个解释,用点玄乎的词汇硬拽上的。三国后期,非常流行搞什么天命、谶纬之类的玄学,有点像现在某些地方的“预言帝”。两汉交替时,更夸张。王莽就靠这一套把自己神化,翻手云覆手雨,说起来不好笑,他似乎真信了自己是天命所归?那么,靠谱么?未必吧。
就算王莽能靠这种方法造势,到东汉末年、三国时候,这一套还是吃得开。“代汉者当涂高”、“三马食槽”、还有“牛继马后”,大家嘴里都在传,谁都不跳出来真辟谣,说实话,谁也不愿意错过利用民意的机会。也怪不得,那时候人太需要安慰,一个“君权神授”,哪怕是编的,也能让大伙觉得顺理成章。
![]()
这点看,司马懿多少是个谨慎的人。民间流传广的《玄石图》里,赫然写着“牛继马后”,想想也是,只有心虚的人才会当回事。司马懿坐稳权势后,立即拿牛金开刀,让这预言就此断了根,狠。司马师据说还不理解,觉得牛金明明是个能人,值得用。可是司马懿并没信任他,这么做,是不是太多虑了?
巧的是,历史操作里自古都有人因一句谶语丢了性命。王莽杀遍叫刘秀的,结果刘秀偏偏真做了皇帝,这难道真是天意?“牛继马后”历经牛金之死却不绝如缕,一直萦绕着司马家,躲都躲不开。之后,司马炎终于实现梦想称帝,西晋开始。家族里司马觐也有类似“福分”,被封为琅琊王。
![]()
有趣的倒不是这些王封多少,而是个体故事的支离破碎。司马觐治国应该有一套吧,可惜家事一团乱。坊间很爱说,他的夫人夏侯氏和家里的牛姓官吏牛钦偷偷摸摸,两个人还私生下了孩儿。司马觐好像对这个孩子视若己出,给他取名司马睿。等到西晋垮了,这个“司马睿”居然成了东晋的新皇,颇具黑色幽默。
“牛继马后”原以为是普通人的想象,谁能想到最后好像应验了一样!大家嘴里的“牛睿”,到底是什么身份,没人敢保证百分百真实。可司马懿百防千防,终究没能料到变数来源于自家门内。
![]()
打着天下正统的旗号不容易。特别在权力转手时,帝王们绞尽脑汁地论证自家才是真龙天子,正合天命。汉承秦火,一切口号都要显得天衣无缝。五德循环那玩意儿,被搞成了一种浓烈的政治语法,东汉末年曹操一入许昌,立马有学者出来套五德,新朝就该轮到他。“汉以火德,魏兴土德”,要承接文化脉络,有理没理说着都能自圆其说。
说到底,正统是个没模具的“软条件”。一会儿说地盘统一才行,一会儿又甩上君伦理,再缀点五德,这玩意随大流。反正只要王朝靠不住,那“正统”帽子随时能被人摘走。晋朝坐的椅子还没捂热,非议就来了。八王之乱搞得乌烟瘴气,北方石勒等部落趁虚而入,谁能不追着说他们失德了呢?天下烂到这份上,比五德什么的还靠不住。
![]()
但是,连谶语都能被引来做攻击东晋正统的借口,这就有趣了。不只是民间。南北朝时期,每一家新政权都特别希望证明自己“正”,怎能轻易让东晋有好名声。沈约写《宋书》、魏收写《魏书》,一遍遍说“牛继马后”,大概并非冤枉了谁,而是找个借口怀疑前朝。要是宋、齐、梁、陈这些南朝小朝廷不黑东晋,他们怎么让自家显得更正统?
北齐那一摊,情况也差不多。只不过,这过程里,谶语成了随手可用的工具。一边抹黑,一边自证。“正统”从来就不是一板一眼的评价,更像是用来互相质疑的砖头。唐人编《晋书》,还不忘再添几句,让晋朝正统性更尴尬。这种批评与否定,已然成了晋朝遗产的一部分,谁叫他们留给后人这么多乱摊子?
![]()
但转头看,身处那时代的史家孙盛,自己就是曹魏世家出身,这种人容易动感情。他对司马氏篡位本有积怨,更别说东晋在江南眼睁睁看吴地割据,朝廷缩在角落,不再有“中原王气”。于是类似“五马渡江一马化龙”之类的小道传说甚嚣尘上,清谈玄言里夹带着对正统认可的怀疑,每一处细节都反映出史家矛盾、分裂的情绪。
写“牛继马后”,是叙述还是批判?未必有标准答案。兴许只是跟风,兴许真有所思,有点像现在网络风评,莫名其妙就盖章了。孙盛家书受袭扰,避难南渡,不想吐槽上几句才怪。江南政权或许真的软弱,但又何尝没有自洽之处?矛盾,还是矛盾。
![]()
回头想,牛金是不是真因这句话被杀?多半只是巧合加上权力斗争下的无奈。司马睿到底是不是牛钦私生子?史料永远是云里雾里的。可就是这种说不清道不明,才造成“牛继马后”久传不衰。不信都难,谁让那时人的认知便是如此,这一脉相承的疑窦才会成为后人争论的话柄。
此事最戏谑的地方,不是预言会不会兑现,而是它充当了文化软刀。天下纷争到头来,谁有资格被叫“正统”?大厦将倾,流言裹挟,不止民间人热衷,连读书人也难以幸免。晋朝这样一步步走偏,倒不是偶然,似乎是“失德”与流言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用现代话说——公关根本救不回来。
![]()
历史的纹理很奇妙。看似生僻的谶语,最后都成了后来史家讽刺权力更替、讥笑历史真伪的符码。晋的国运走得短促,内卷外困,而正统性的迷雾,也远不仅是权力者的烦恼。想得通也罢,想不通也就算了,也许偶尔错杂地梳理出来,才能让人读得下去!
牛继马后的故事,是无数个“江山得主”争议过后的结果。认还是不认,“正统”的有用与否,都是胜者说了算。
不是所有谶谶都值得相信,也不是每个疑案都非得追根究底。这玩意,有时候重要,有时候什么都不是。有的帝王就信了,有的帝王假装不信。历史里,信、疑、流言、正统、谜团,彼此缠绕到难以分离。这里边真假往往也掺了水。不见得谁对谁错。
至于“牛继马后”是不是个永远解不开的谜——那还真的说不清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