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九月十八号前后,总有一些奇怪的事发生。今年尤其明显,日本驻华大使馆突然发了个通知,让在中国的日本人“提高警觉”,别去人多的地方。更夸张的是,上海、广州的好几所日本学校直接停课,有的甚至提前一天就放假,校门口还加派了保安,搞得跟要出什么大事一样,气氛烘托得相当到位。
这番操作实在是让人看不懂。九一八纪念日在中国是很严肃,但从来都是和平的。过去这些年,没听说过有任何一个日本侨民因为这个日子受到过伤害。恰恰相反,大家看到的是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里,人们安静地参观,默默地鞠躬。听到防空警报,路上的行人和车辆会停下来默哀。这种纪念是刻在骨子里的沉重,而不是发泄式的愤怒。去年,中国警方甚至还主动加强了日侨社区的巡逻,确保他们的安全。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中国社会如此平静且理智,日本人到底在怕什么?或者说,他们真的是在“害怕”吗?这背后恐怕不是简单的担忧,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表演。他们煞有介事地提醒侨民、给学校停课,本质上就是想在国际上制造一种假象,让外界以为一到九一八,中国人就会变得“不友好”,在华日本人就“处境危险”。
“这种做法的核心,是把加害者的身份悄悄洗掉,给自己套上一层‘潜在受害者’的伪装,试图在历史的审判席上,从被告变成原告。”
这么一来,叙事就变了。原本是全世界都在看着日本,反思它当年的侵略罪行。现在经他们这么一闹,话题就可能变成“中日双方都有情绪”、“双方都需要克制”。你看,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把自己拉到了和我们对等的位置上,仿佛历史的恩怨是笔糊涂账,而不是清晰的侵略与被侵略的关系。这种稀释历史罪责的手段,实在是用心险恶。
![]()
这套把戏还有一个更直接的目的,就是转移舆论焦点。本来,每年的这个时候,媒体和公众的目光都应该集中在对日本军国主义罪行的反思上,比如东北的沦陷,比如731部队那些反人类的实验。这也是为什么今年九一八期间,一部以731部队为题材的电影会上映,并且立刻成为票房大热门,大家就是想通过影像记住那段历史。
可日本官方一炒作所谓的“侨民安全”问题,舆论的注意力立马就被带偏了。一些不明真相的国际媒体可能会跟风报道,讨论“在华日本人的安全困境”。这样一来,原本应该用来揭露历史真相、谴责侵略者的舆论资源,就被白白消耗在这些他们自导自演的“安全风波”上,真正需要被记住的东西反而被冲淡了。
这种操作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日本国内一股右翼势力长期策略的延伸。这股势力从未真正承认过历史,更别提深刻反省了。他们的动作一直没停过,比如在他们最新的高中教科书里,公然将“南京大屠杀”模糊处理成“南京事件”,对遇难人数更是绝口不提;还有日本议员在公开场合大放厥词,说什么“慰安妇在当时是正常职业”。
就连日本首相,在战败纪念日的讲话中,也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一句“反思过去”,却始终回避日本作为加害国的具体责任。这些行为串联起来看,你就会发现,他们在九一八前后的这番表演,不过是这盘大棋中的一步而已,目的就是系统性地篡改历史,为自己的过去“翻案”。
![]()
更深一层看,这一切都和日本国内的政治野心紧密相连。这些年,日本右翼势力总喜欢拿历史问题和所谓的“外部威胁”做文章,煽动国内民众的紧张情绪。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这样可以为他们修改和平宪法、扩充军备制造借口。他们需要一个“假想敌”,才能让民众支持他们摆脱战后秩序的束缚,重新走向所谓的“正常国家”。
他们在中国纪念历史的节点上制造摩擦,本质上也是一种对国内的政治动员。通过夸大外部风险,把民众的注意力从国内的经济停滞、社会老龄化等现实问题上移开,团结到他们设定的议程上来。这种为了政治私利而操弄历史记忆的行为,不仅伤害了两国人民的感情,也给地区和平带来了不确定性。
中国纪念九一八,从来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因为我们忘不了那段屈辱的历史,是为了提醒自己和后代,和平有多么来之不易,落后就要挨打是多么痛的领悟。把这份悲愤转化为建设国家的力量,才是对历史最好的交代。
如果日本真的想翻过这一页,应该做的不是让自己的侨民躲起来,而是拿出勇气和诚意,坦荡地面对历史,向受害国人民真诚地道歉和反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会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才是唯一正确的出路。历史就在那里,不会因为谁的表演或篡改而改变分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