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秋补正当时:这4种肉,比鸭肉鸡肉更养人,遇见记得使劲吃!
秋季昼夜温差加大,人体代谢进入调整期,此时饮食需兼顾润燥与温补。传统养生观认为,鸭肉性寒易伤脾胃,鸡肉性平但过量易生湿热,而以下4种时令肉类搭配当季食材,既能补足营养,又能增强免疫力,助您平稳度过季节交替。
![]()
一、鸽子肉:高蛋白低脂的“隐形冠军”
营养价值:每100克鸽子肉含蛋白质24.5克,脂肪仅1.7克,且富含软骨素和支链氨基酸,促进伤口愈合、增强体力。尤其适合术后恢复、体虚乏力者。
推荐做法:草花黄芪红枣鸽子汤
食材处理:老鸽子1只(约500克)去内脏,用面粉搓洗3分钟去除杂质;虫草花10克温水泡发;黄芪10克、红枣6颗洗净。
炖煮技巧:鸽子冷水下锅,加姜片2片、料酒1勺,大火煮沸后撇去浮沫;转砂锅,放入虫草花、黄芪、红枣,加开水没过食材,小火慢炖1.5小时。
关键细节:炖煮后期加枸杞15粒、盐3克调味,避免早放盐导致肉质发柴。
![]()
二、蛏子:补铁防贫血的“海洋牛奶”
营养价值:每100克蛏子含铁量达33.6毫克,是猪肝的1.5倍,且富含牛磺酸和锌元素,缓解秋乏、提升注意力。沿海地区居民秋季常食蛏子,以应对潮湿天气引发的疲劳感。
推荐做法:香酥椒盐蛏子
吐沙处理:鲜活蛏子1斤置于盐水中,滴入3滴香油,静置2小时使其吐尽泥沙。
快速锁鲜:开水下锅焯烫10秒,待蛏子微张壳立即捞出,剥去外壳保留完整肉柱。
油炸技巧:蛏肉裹薄淀粉,油温六成热(160℃)下锅,炸至金黄后复炸10秒;撒椒盐粉5克、辣椒圈适量,搭配柠檬片解腻。
![]()
三、牛腱子:强筋健骨的“运动伴侣”
营养价值:牛腱子肌氨酸含量是猪肉的2倍,锌元素促进白细胞生成,适合健身人群及中老年人。其筋膜结构富含胶原蛋白,炖煮后形成凝胶状物质,有助于关节润滑。
推荐做法:香菜拌牛腱
煮制要点:牛腱子500克冷水下锅,加八角2颗、香叶3片、料酒2勺,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40分钟,用筷子能穿透但略有阻力时关火,浸泡20分钟锁住汁水。
灵魂酱汁:2勺生抽+1勺香醋+半勺糖+1勺辣椒油+3滴花椒油,加50毫升冰镇雪碧调和,酸甜微辣口感更清爽。
拌制技巧:牛腱放凉后逆纹切片,厚度控制在2毫米;与香菜段、蒜末混合,淋入酱汁抓拌均匀,静置5分钟入味。
![]()
四、三文鱼:护心润燥的“深海瑰宝”
营养价值:每100克三文鱼含Omega-3脂肪酸2.3克,可降低秋季风险;维生素D含量是牛奶的10倍,缓解“秋悲”情绪。日本营养学会建议每周食用2次深海鱼。
推荐做法:柠檬蒸三文鱼
去腥处理:三文鱼排300克用厨房纸吸干水分,表面划菱形刀;柠檬片3片、姜丝5克铺于鱼身,腌制15分钟。
蒸制要点:水沸后上锅,大火蒸8分钟关火,焖2分钟;倒出盘中汁水,淋蒸鱼豉油1勺,撒葱花10克。
热油激香:15毫升花生油烧至冒烟,快速浇在葱花上,激发出浓郁香气。搭配秋葵或芦笋食用,膳食纤维摄入更均衡。
![]()
结语
秋季饮食需顺应“收养”之道,通过科学搭配肉类与当季食材,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筑牢健康防线。这4道菜谱兼顾营养密度与烹饪可行性,建议每周轮换食用,配合适度运动(如晨间八段锦)和规律作息,让身体在季节交替中保持最佳状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