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邹世玲
整理:康康
婆婆打中秋节是在城里过的。
这几天雨也停了,天空眼看着晴朗起来,老太太瞬间就坐不住了,说:我得走了,回老家去,把地里的花生溜溜,还有玉谷,也要再溜一遍,浪费了怪可惜的,捡回家就是钱。
反正留也留不住。
她儿子就说:那你想回就回吧!过几天冷了接你过来,在家里要好好吃饭 ,可不敢随便对付啊!
婆婆在农村辛苦了一辈子,幸运的是生了两个好孩子,我老公和他姐姐都是特别的孝顺,虽然都不是大富大贵的人家,但是姐弟两对老母亲真是好得没边,成天就跟哄孩子一样哄着我婆婆。
临走的时候,我老公还特意去给老娘买了两大包她爱吃的桃酥,里外全新的加厚棉衣,专程去跑了一趟银行,把大姑姐转过来的两千块现金交给婆婆,说:妈,这是我姐给你的钱,本来是发在网上的,但是我担心你不会用,这不,全给你换成现金了,可一定拿好,到家再掏口袋啊!
![]()
老公把两千块钱分成四份,分别装在了婆婆里外衣服的四个口袋里。
老太太喜得合不拢嘴,拍了拍口袋,然后从兜里摸出一个旧手帕,颤颤巍巍地说:娃啊!妈给你说个事,要不你帮我把这五百换成零钱吧!都是给这么大的票子,用着不方便。
他儿子说:那就不用换了,等会我再给你点,孩子的抽屉里都是零钱, 你一会儿自己去拿。
可是婆婆执拗得很,硬是把五张崭新的红票子换成了一大堆的旧零钱,有五元的,十元的,还有一元的,把她那泛黄的小手帕撑得鼓鼓囊囊。
“她到底要这些零钱干啥呢?”
我有点疑惑。
总归婆婆每次都是这样,无论是儿子给她钱,还是女儿给她钱,都要求换点零钱。
从我嫁过来都是这习惯,十几年了。
我老公摇了摇头,把抽屉里的五张红票子重新折叠,悄悄放进了婆婆的点心盒子里。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她换零钱并不是自己花的,她是要给村东头的姑奶奶的,呵呵,我和大姐早都知道,咱妈老是这样,我们都已经习惯了,她还以为我们不知道呢。”
把婆婆以及她那些大包小包的东西送回家,回来的时候老公才告诉我。
![]()
原来这些年我那年仅七十的婆婆,别看病病歪歪的,种地的收入连她自己都顾不住,实际她却一直在帮助孤身一人的姑奶奶。
这个姑奶奶是我公公的亲姑姑,九十多岁了,老太太年轻时候漂亮得很,嫁的也是好人家,附近村子的首富。
可是因为后来的某些不可逆原因,田地和房子都被分光了,一家人走的走,散的散,姑爷爷经不起各种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最终撒手人寰。
昔日大家族里金尊玉贵般的大少奶奶也被摧残地没了人样。
姑奶奶和她唯一的儿子被赶进了村里的羊圈生活,地上铺点厚稻草,晚上就成了他们娘俩的床铺,一天到晚都和羊群在一起,白天她还得挂着大铁锁去扫大街,接受那些积极份子的审判。
那时候娘俩日子过得真是艰难,村里好多人看着心酸,可是也没人敢真正上前接济,娘家人送东西都是偷偷摸摸,乔装打扮后才敢过去见面的。
如果一不小心被发现,可能整个家族都受牵连。
唯独一个外地的女教师却特别胆大,敢说敢做,也只有她敢向着姑奶奶说话,说:虽然她嫁的是那样的家庭,但是人家却从来没有做过坏事啊!你们都忘了吧!困难的时候,是不是她偷偷把家里的粮食拿出来给你们分了,还有肉,大米,周围的邻居们都没少吃吧!咋了,过河拆桥啊!看见人家落难了,现在都来欺负这母子俩了,是吧!
后来大家果真就改变了很多,村里决定,不让他们母子两人继续住羊圈了,把队上那间不用的仓库腾了出来,又专门换了个新门,算是姑奶奶他们的新家。
不过扫大街的活儿她还得干,不干就没饭吃。
姑奶奶就是在扫大街的时候,捡了个女婴。
那天早上她起得特别早,穿好衣服才刚出门,就听见村口的沟渠边有细微的声响,仔细一听,好像是猫叫,又好像是孩子的声音。
走过去一看,就在一个麦秸堆的旁边,地上铺着好几层金黄的麦秸,上面躺着一个小孩子,粉嫩粉嫩的,孩子用小被子包裹得严严实实,外面还罩着一件蓝色的棉上衣。
姑奶奶看了半天,总觉得那件衣服挺熟悉,却一时也想不起来。
她弯腰把孩子抱起,转身正要走的时候,突然麦跺后面却闪过了一个人影,走得飞快,往她们相反的方向跑了。
![]()
姑奶奶好像明白了点什么。
那个影子特别像曾经帮她说过话的女教师。
这件事没过几天就在村里传开了,大家说得沸沸扬扬,都说姑奶奶和谁谁怎么了,又生了个孩子什么的,总归是要多难听就多难听,姑奶奶再次成了众矢之的。
可是无论别人怎么问,她始终都没有说出孩子的真正出身,别人泼她脏水,她也认了,说是她的孩子,她也认了。
没过多久,那个女教师就离开了。
据说她家是什么大城市的,回家工作了。
此后姑奶奶就带着一儿一女生活,把那闺女当成自己的亲闺女抚养。
为了让孩子们有个稳定的生活环境,没多久娘家人就把姑奶奶他们娘仨接回了娘家生活。
村东头的张大夫是外姓人,父母双亡,只有一个弟弟在外省,经过媒人的说和,姑奶奶和张大夫组成了个新家。
这时候姑奶奶的儿子已经十五岁了,女儿九岁,蹉跎了十几年,终于有了稍微稳定的生活。
她和张大夫没有自己的孩子。
这么多年过去了,姑奶奶的老伴早就走了,儿子也在十年前离世,儿媳妇跟着孙子们一起生活在外地,常年不回家。
当年那个捡来的闺女也在已经回到了自己的亲妈身边。
只有九十岁的老太太一个人还生活在老家,没人管没人问的,她年龄大了,神志有点不太清,有时候明白有时候糊涂。
糊涂的时候她就不做饭,一个人去路边的垃圾桶里捡那些发霉的馒头和蔬菜吃。
我婆婆曾经发现过好几次。
所以随后她就多留了个心眼, 每次做饭的时候多做一点,给姑奶奶送一碗,蒸馒头的时候,也总是先给她送去几个。
隔不了几天,还会过去把老人的房间打扫一遍,该扔的扔了,总算担心她一个人吃一些不该吃的东西。
![]()
今年夏天特别热,我婆婆的卧室装有空调,每天中午和晚上的时候,她都会穿过整个村子,从西头走到东头,把老太太接到自己家住,就是害怕天气太热了,别把老人热出个好歹的。
其实我大姑姐也曾经和婆婆商量过:实在不行就把姑奶奶接到咱家住吧!大不了我和弟弟每个月节省一点,我们少在外面吃顿饭,就够你们两个老人生活半个月了。
可是婆婆却觉得不合适,她自己还得靠儿女养活呢,种的几亩地,根本就顾不住花销,也就是吃喝不愁,但是如果有点小病小灾的,还需要依靠两个孩子。
她不想给我们增加太大的负担。
之前曾经有一次,婆婆兜里没零钱,那天在村口的小饭店又看见姑奶奶在垃圾桶里翻垃圾,情急之下她就把仅有的五十元全部掏给了她。
可是才半天不到,却发现钱已经花完了,也不知道到底是丢了还是被人给骗走了,把我婆婆心疼了好几天。
以后她就学聪明了,再给钱的时候就不给那么多,全部换成零钱,今天给五块,后天给十块的,让她兜里老有钱,却又不多,反正饿不着,清醒的时候,够老人买个面包吃就行了。
太多了,婆婆自己也心疼。
得知原因后我心里挺难受的,不都说好人有好报嘛!为什么那么善良的姑奶奶却是这样的结局呢?
不过幸亏有我婆婆,她没有文化,没有受过什么教育,自己都生活得够艰难了,却还能想着另外一个老人,极尽可能地帮助着她。
![]()
为此我特意给婆婆打了个电话,假装生气地问道:你咋想的啊?自己家日子都过不下去,你都是我们省吃俭用养活着的,咋就那么好心,还把自己家的钱拿去给别人啊?
我故意把声音放得很大,感觉挺严肃的。
婆婆难过的差点就哭了,半天没说话 ,过了好久才说:我,唉,我,唉,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我咋就看不了别人比我还困难呢,唉,以后那,那我就不管她了吧!这事确实怪我。
这时候,我在电话中再也装不下去了,赶紧说道:唉,唉,妈啊,妈,我是逗你的,逗你玩呢,你是对的,我根本就想不到会遇到这样好心的婆婆,你可真是让我刮目相看了,这样吧!以后,以后我也和你一起照顾姑奶奶吧!
婆婆这才破涕为笑,欣慰地说:咱也没想着图点啥,反正就是心里过意不去,看见她那么大年龄了,身边连个可靠人都没有,就是想着让她没那么可怜。
是啊!虽然大家都过得不富裕,但是好在是我们还算年轻,身体也很健康,即便是再难,却总比90多岁的老人强吧!
还是能帮多少就帮多少吧!
感谢您的支持,写别人的事,抒自己的情,欢迎大家留言区聊天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