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俄罗斯军队对乌克兰能源系统发动了一场精心策划的突击。26枚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从克里米亚和俄西部边境地区升空,精准命中波尔塔瓦、哈尔科夫等地的发电厂与天然气枢纽。乌克兰空军事后确认,这批导弹均未被拦截,创下俄乌冲突中弹道导弹突击的“零拦截”纪录。此次行动不仅重创乌克兰能源命脉,更暴露了北约防空体系的致命短板。
凌晨乌克兰上空就没停过,俄军直接上了320架无人机,先把你的防空弹药消耗一波,后面紧跟着37枚导弹,里面好多是伊斯坎德尔-M那种新型号,乌军的“爱国者”系统全线吃紧,雷达被低空无人机牵制住,导弹速度又快,根本锁不住,乌克兰空军那个伊赫纳特自己都说,导弹末段会突然俯冲,还会偏转,自己做机动,常规拦截手段完全没用,算法跟不上,
伊斯坎德尔-M这东西确实厉害,技术迭代了好几轮,末端有诱饵装置,弹道系统是软件控制的,快到跟前还能释放假目标,导弹本身还能做规避机动,最大过载30G,工程师还给它换了雷达吸收涂层,在“爱国者”雷达上的反射面积小了六成,导弹飞的时候是预设程序加实时修正,就算有干扰也能打中,精度是米级的,一枚造价不到两百万美元,乌克兰那些能源设施都是几十亿的投资,俄军用一枚就能让它瘫痪,
北约那边,反应总是慢半拍,乌军现在用的“爱国者”大多是PAC-2型号,拦截弹道导弹全靠预判弹道,碰上会动态变轨的就没辙了,美国倒是给了PAC-3的升级包,可软件适配就要三个月,还得美军技术员亲自来调,开打到现在,乌克兰已经丢了三套“爱国者”,北约补充的速度很慢,德国专家说,技术保密搞得太严,系统升级就拖沓,俄军那边差不多每两周就能换一套新战术,
能源设施被炸,一堆麻烦事跟着来,波尔塔瓦州的天然气站一爆,输送到欧洲的天然气量掉了三成,哈尔科夫的热电厂停工,两百万居民冬天取暖成了问题,能源部长哈卢先科站出来说,全国发电量只够用18天,只能把核电站当备用电源开起来,俄军这手牌打得很清楚,就是能源战的思路,用低成本导弹去打高价值的民生目标,削弱乌克兰的战争潜力和民众的意志,
北约内部政治上也乱糟糟,波兰总统杜达在欧盟峰会直接摊牌,说联合防空盾计划根本行不通,德国总理默茨还在守着底线,不想和俄罗斯直接对抗,北约内部对联合防空的分歧很大,东欧国家想部署陆基“宙斯盾”,法国德国又怕刺激到俄罗斯,美国承诺的十套“爱国者”要到2026年才能交付,这远水解不了近渴,
这轮袭击就是一场技术和战略意志的赛跑,俄军的传统武器在不断升级,西方的防御体系正在被突破,北约的官僚主义和犹豫不决,让技术优势成了摆设,未来的战场,谁能更快地把实验室里的成果应用到实战中,谁就能掌握主动权。
![]()
参考资料:《新华社》、《环球时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