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剧柏含
![]()
1950年10月19号在彭德怀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下,中国人民志愿军6个军共18个师,分别从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和集安等处跨过鸭绿江赴朝鲜前线,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那你知道第一个跨过鸭绿江的人是谁吗?还有抗美援朝战歌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照片是谁创作的吗?今天,我们就从另一个角度来给大家说一说抗美援朝背后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人和事儿。
这个事态的发展大约是这样,就在1950年的6月25号,朝鲜内战爆发,27号呢?美国派海军和空军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扩大了朝鲜战争。同时又命令海军的第7舰队进入台湾海峡。
20号,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谴责美国禁止台湾籍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9月15号,美军纠集15个国家的军队组成所谓的联合国军,在朝鲜西海岸仁川登陆,截断了朝鲜人民军的补给线,并使其腹背受敌。
美军最终越过38线,向中朝边境进攻,同时派遣空军侵入中国东北领空进行轰炸扫射,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10月1号,金日成致信毛泽东急盼中国出兵援助人民军作战。正是在这个背景之下,10月19号,志愿军出发开赴朝鲜。当天黄昏从安东到吉安一线,志愿军先头部队2个军首先出发,跨过鸭绿江,为了严格保守秘密,渡江部队从黄昏开始到次日凌晨4点至6点之前隐蔽完毕。 并进行切实的检查。
到10月25号,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对敌发起第一次战役。
![]()
说到跨过鸭绿江,我们脑子里可能会闪现出好多东西来,比如说有一张很经典的照片叫“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照片是黑白的。 但颇为震撼人心,很多地方能看到,包括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战争馆,你要去那儿参观,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幅巨大的历史照片。
照片上是一对全副武装的志愿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巨龙般的行进在白雪茫茫的鸭绿江上。这张照片非常经典,那是什么时间拍的呢?
1951年2月,志愿军某部奉命从丹东九连城处渡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所以,当时很快就搭了便桥,组织有序,日夜兼程,从桥上急速过江了。当时,这支部队政治部的摄影组组长叫黎民,他奉命带领电影队、文工团在岸边渡口处为过江部队鼓舞士气,做宣传工作。当时部队之中,一些和他很熟悉的战友看到他脖子上挎着个照相机,就说:“来来照张照片吧,趁我们现在还在祖国的地面上,给我们留张照片, 不管将来我们能否回来,都是个纪念啊”。所以黎民呢?作为一个摄影工作者,就觉得有责任把大家的状况记录下来,就给他们拍照,
而这天下午,天气变得晴朗起来,江边的积雪在阳光下泛着银灰,部队还在继续过江,一会儿,只见邓小平、张云逸他们当年《百色起义》时候却诞生的一个红军团。那支部队开始过江,戎装严整,秀衣前行,铁流滚滚,黎民就来了灵感,感到仅仅是从各个侧面拍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努力的抢拍一副全景式的气势磅礴的志愿军过鸭绿江的照片。
这样才能为抗美援朝战争留下一个不朽的记忆,在这样一个理念的驱使之下,他就选好拍摄的位置,很麻利的调整好焦距、光圈、速度,然后举起相机,把镜头稳稳的就定格在当时正在过江的志愿军队伍的画面上。
就在龙头刚刚踏上朝鲜的3千里江山,而龙尾还在祖国的瞬间,它是庄严的按动了相机快门,在鸭绿江边记录下了那张让人热血沸腾的历史时刻。
照片远景是朝鲜新义州深灰色天空下绵延起伏的村庄和田野,近景是中国丹东,散发着亲切的国土气息,而连接远景和近景的中心画面就是长长的一队全副武装的志愿军战士。他们肩负着中朝人民的希望,雄赳赳气昂昂,跨进在白雪皑皑覆盖着的鸭绿江上,整个画面开阔壮观,意境深远。
摄影师黎明把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一历史时刻,这一瞬间变成了永恒。部队过江以后黎民把这幅照片的底片小心的包好,寄给《解放军画报社》,当然就被采用了这幅题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照片。
另一个作品,就是由作曲家周巍峙谱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一起发表在1951年第4期解放军画报上,那你看说到这儿就说
![]()
志愿军战歌的诞生是在1950年的10月,美国军队入侵朝鲜北方威胁中国安全的时候,中国人民组成志愿军赴朝参战,当时也有很多记者奔赴前线随军采访。
新华社一个资深记者叫陈伯坚,是他首先随军跨过鸭绿江,冒着硝烟采访首批参战部队,在炮兵某部他看到一批指战员写的出征师诗,当时大家士气非常高。其中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说雄赳赳气昂昂,迈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鲜打败美国野心狼”。
陈伯坚后来就找到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个政治指导员叫麻扶摇,就问他作诗的经过和抗美援朝的心情,而且商量的是不是改几个字? 就是把诗里面的那个‘迈’过改成‘跨’过鸭绿江,把‘中国’改成‘中华’,把‘美国’改成‘美帝’。
后经过作者同意,这位记者当晚就写,并跟志愿军部队的几个战士谈话,在新闻里面全文引用了这首诗。这个新闻在歌名最初是《打败美帝野心狠》,作曲家周巍峙读到新闻中麻扶摇写的诗后,被志愿军英雄气概感动,很快为其谱曲,歌名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1950年12月这首歌曲首次刊登在《时事手册》第4期杂志上,之后这首歌在志愿军战士中广泛传唱,激励着广大志愿军将士英勇作战。
后来根据志愿军战士的建议,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这首歌采用了进行曲式,气势磅礴,节奏铿锵,激励了志愿军战士英勇奋战去争取胜利。它也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激发了群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
到1954年3月,在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和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举办的“3年来全国群众歌曲评奖”中拿了一等奖,
还有一件事儿值得一说,今天10月19号,当时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第一个跨国鸭绿江的是哪位? 说起来,你可能会意外,应该是彭德怀。你说总司令第一个跨过鸭绿江吗?还真可能是他,现在很多学者在探讨在研究这个事情。
在10月19号,彭德怀刚抵达安东(今丹东),金日成的特使朴一禹就前来会面。朴一禹见面便问:“彭总司令,你们出兵的日期定下来没有?”彭德怀回答:“就在今天晚上。”对方听到这个答案心情很难用语言来形容了。
这个时候朝鲜首都平壤已经沦陷,党政机关人员正在向中朝边境方向撤退,首都临时移到了疆界,至于下一步的打算朴一宇还没办法回答,或者说朝鲜的领导层现在恐怕没有什么具体的打算,彭德怀就问他金首相现在什么地方,朴一
![]()
宇说,美国人情报很灵,金首相需要不断的改变位置,我也说不出他在什么地方。
彭德怀说,那我们去找他,现在就走,准备吉普车吧。他跟邓华说,我先过去,彭德怀对围成一圈的第13兵团的领导干部说,昨天晚上我和毛主席详细研究了渡江问题。从今晚开始,从安东和吉安两个渡口,部队利用夜色掩护秘密过江,现在美军和伪军是兵分两路,分东西两线冒进。美军第10军在东线,包括陆战第1师、步兵第7师等部队;美第8集团军在西线,包括南朝鲜第2军团、美第24师等部队。这两线部队中间被狼林山脉等地形阻隔,彼此难以有效协同配合。,美帝国主义目中无人,太狂妄了,他们分兵冒进,犯了兵家大忌,我们就利用敌人的骄横麻痹,我们出其不意,打1个漂亮仗。
布置完工作之后,彭总从第13兵团临时会议室走出来, 之后,双手抱拳对送行的军政领导们说,同志们再见。然后一个转身跃进车内。
这位几十万志愿大军的统帅就这样出发了。这确实是很罕见的一幕,实际上很少有哪个国家的军事指挥官在大敌当前的时候,自己先于士兵深入变幻莫测的战场。彭德怀把他的指挥部甩在身后,让他们按部就班的前进,他自己仅仅带着个参谋,几个警卫员和一部电台就进入了朝鲜,所以说他算是志愿军入朝第一人。
那么现在史料记载,他当时也没来得及按规定换朝鲜人民军的将军服,也没来得及穿大衣。身上还是穿着从西安穿来的那身粗泥黄军装。自己的车刚接触到朝鲜的国土,他命令停车,但是没有下车,从车窗伸出头来向后看了看。也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过了江就是朝鲜的边境城市新义州。吉普车在10字路口停下来,因为没有懂朝鲜语的翻译,这时候有一个会讲中国话,只有一只胳膊解释说,这是参加中国的解放战争时候负的伤。
在他带领下,彭德怀见到了副首相副首相兼外务相朴宪永。朴宪永说,金日成现在在什么地方,他也不清楚。在朴建勇的带领之下,彭德怀又向另一个也许能和金日成会面的地点出发了。
(作者:剧柏含/系国家二级作家/高级书画师/高级政工师职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