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社区小事背后:重建“附近50米”,看见“会呼吸”的邻里关系

0
分享至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我是曾经被大事击垮的人,却是从小事中重新站起来的人。”何小美的平静讲述,就像“轻舟已过万重山”,内心却有旁人难以体会的“百转千回”。

她曾经是普陀桃浦女企业家协会一员,却遭遇亲人背叛,乃至身无分文,“童话世界”轰然坍塌。就在她最绝望、闭门不出时,居民区书记看出她喜欢小动物,提议并支持她在社区建 “宠物之家”。正是这个“社区小事”,让她重拾希望,如今将“撸宠治愈”与心理专家辅导结合,帮助与自己有相似经历的人。

在普陀区,一场名为“社区小事”的邻里开放计划已实施半年,正悄然唤醒城市生活中被遗忘的“附近”。这些随手可做的小事包括:贴一张便利贴、种一株绿植、点亮一盏拍拍灯、建一个图书角,甚至只是看看对面楼里亮着的灯……它们如细雨润物,正温柔地、持续地,让每个人的“附近50米”逐渐变得不同。

“小事”其实不小:用微光点亮社区记忆

“社区小事”的初心,源于对“附近”的重新发现。

“可能我们以前并没有意识到,每天走过的50米,从家门口到电梯,从楼道到小区门口,这段看似寻常的路程,却藏着改变整个社区的密码。”普陀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鲁瑶说。

今年年初,一部主要以2000年前后的普陀区为背景的电视剧《致1999的自己》热播,剧中“远亲不如近邻”的温度让人感慨。就在当时,普陀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团区委与“大鱼营造”,共同发起“社区小事”行动,邀请居民从家门口的50米出发,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件小事。

在鲁瑶看来,“我们追求的邻里关系,既不是老熟人社会的黏腻,也不是现代社区的疏离,而是像弹簧一样有弹性的亲密——既保持适当距离,又能随时触手可及。”

在这个过程中,首批100位参与者拿到一个装有150件随手可做的“社区小事行动包”,可获得1000元的行动经费,从居民变成了社区导演。政府则退后一步,更多居于“幕后”,从“主导者”转变为“观众”与“鼓掌者”。

借助“社区小事”的推动力,长寿路街道澳门小区居民曹雷,开始了“早就有念头想做”的挖掘社区历史行动。

澳门小区里的很多房子是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居民对小区有强烈的自豪感,可有关小区的故事网上也鲜有信息。曹雷与小区原住民陈昕杰、居民区书记一起,从周围的红色记忆入手开始了对小区的调研。


澳门小区里的历史建筑。周楠 摄

就在进展缓慢之时,他了解到小区有一位王老先生此前收集过不少资料。可是一开始,王老先生出于警惕,连门都不让他进。直到他持续走访、组织Citywalk,有机会加到了的微信,王老先生才打开心扉,拿出珍藏的绝版史料。

“在大家进一步收集史料的过程中,王老先生竟然在资料中看到了自己父亲的名字,激动得哭了。我们也跟着掉下了眼泪。那段被埋没的历史,因为我们的行动被重新激活。”曹雷说。

眼下,曹雷等人已整理出澳门小区近30位为国家民族奋斗的先辈故事。在2.0计划中,他们正在发起“童年回忆版画”项目,将居民的口述故事制成版画,唤醒居民对“没有私欲的年纪”的记忆。


曹雷组织居民讲述童年故事。周楠 摄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社区行动的“生长逻辑”

在很多参与者看来,“社区小事”更像是一个社区实验,是让社区行动自然生长的过程。

家住甘泉街道的曹锋华,很喜欢这样的“自由”行动方式。

他有一个很简单的想法:能不能让楼道、窗台、楼下这些日常空间重新“亮”起来?于是,发起一个小小尝试——“借光图书角”。他找了个靠窗的位置,放了一个旧纸箱,贴上海报,里面放了几本书。

他说,名字叫“借光”,一是希望书能被借走;二是希望它能借着窗台的光,让人们重新看见生活的温度。海报上特别说明:欢迎借阅图书,不用登记。

结果第二天,“图书角”就被保洁员清理了,他一度失落。直到有邻居加他微信说:“书我会还的。”他才知道,真的有人借走了书。那一刻,小小的确认让他重新燃起了信心。

之后,他做了“借光图书角”2.0版,在一楼贴海报,将箱子放到了九楼电梯口,自家自行车后座。渐渐地,有邻居往箱子里放书,有人加他微信,并在电梯里认出他,彼此有了默契的微笑。“我不去整理书籍,让它保持有机的状态。我希望它像一棵小树,自然发芽、生长。”

只在小区租房不到一年的他,由此被拉进了业主群。他在群里发了“借光图书角”的介绍,后来他发起一些夏日活动、线下沙龙,也都会发在群里,也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邻居——原来一件小事真的能发光。

最近,因为场地清理,“借光图书角”又被撤走了。但这次,曹锋华没有失落:“它的意义已经超出了书本——让我看见‘连接’的可能。原来‘社区’并不是一个冰冷的概念,而是一次次被回应的小互动。”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件事到一个网络,“社区小事”展现了社区行动的生长逻辑:自下而上、自然演化,允许试错、接受退出。


曹锋华与他的“借光图书角”

邻里关系的“弹性亲密”:不见面,也能温暖

在现代都市中,如何重建既不黏腻也不疏离的邻里关系?“社区小事”的实践或许给出了一个答案:弹性亲密。

在曹杨新村街道,社区工作者孙裕君留意到楼里老人的生活节奏:清晨早起买菜,午后小憩,四点半准备晚饭,六点到六点半用餐后散步,七点多便早早歇息。不少人不使用智能手机。

于是,她在多数邻居必经的二楼楼梯口,设置了一块小白板作为信息栏,窗台添上两瓶水培绿植。希望每一位上楼的邻居,都能瞥见一丝温馨——今日日期、天气趋势,或是点滴绿植养护心得。她选择下班后悄悄更换内容,希望以“普通邻居”的身份,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渐渐地,温暖有了回响:有人把绿植的塑料瓶换成玻璃瓶,留言板上出现可爱的笑脸。一位老人告诉她:“即使不看手机,一上楼就知道天气,心里很暖。”

她的一个初衷达到了:在不增添人情负担的前提下,让大家感受到有温度的联结。不过,当她在白板边添置了一块小黑板,用于征集楼内公共事务的建议——是否设置意见箱、大家更关心哪些问题等等。响应者却寥寥。

她正在思考:如何让这方公告栏持续传递真实的温度?又如何培育更多楼内志愿者,以邻居之名、主人翁之心,在栏前驻足、书写、分享,一同点亮这微光摇曳的公共空间?


孙裕君制作的公告栏

在桃浦镇古浪苑小区,六年级学生张煜晨在家人的帮助下,为楼道安装了“拍拍灯”。以往昏暗的楼道需要踏地或大喊才能亮灯,他装上声控灯,轻轻一拍即亮。

他在旁边放了小黑板和情绪贴纸,留言:“一起打羽毛球吗?”邻居小朋友看到后直接敲门,他们成了玩伴。

他说:“我的‘勇气开关’很酷!不仅给了我勇气,也给了别人方便和安全。”

现在,整个楼道的小朋友都成了这个“社区小事”的参与者。他们不再只是自己玩,而是会主动观察。如果看到有人抱着东西、推着自行车,或者像爷爷奶奶那样需要帮助,就会抢着上前,为他们“开路”。

“啪、啪、啪”的击掌声,成了楼道里最动听的“爱心交响曲”。

张煜晨有一个计划:成立“小精灵守护者联盟”。把楼道里的小伙伴都组织起来,不仅要爱护拍拍灯,还要向新来的邻居介绍他们的“击掌游戏”。让这份善意,一直传递下去。

更多的类似“社区小事”,都在现代社会的边界感中,找到了温暖的缝隙。深夜12点对面亮着的灯,成了高三孩子妈妈冲刺阶段的“隔空加油”;公告栏上贴的便利贴,让社恐青年找到了对话窗口;一位居民在邻居的葱头花旁插了一朵即将凋谢的玫瑰,几天后,不知谁又添了一朵新的……


张煜晨和他的“拍拍灯”

从50米到共同体:一场公共精神的日常练习

对何小美来说,社区是让她重生的地方。

从阳光威尼斯第四居民区书记胡文瑾拉着她走出家门,走进社区的那一刻起,她就在慢慢地被治愈了。开始,她在居委会帮忙摆凳子、摆椅子,之后,在居委会活动室建起“宠物之家”,照顾被弃养的猫。

慢慢地,这里的 “成员” 多了起来,居民外出时会把宠物送来托管,兔子、龙猫等也陆续加入。她每天花三四个小时照顾它们,心渐渐平静,伤痛也慢慢愈合。


何小美照顾被弃养的猫

现在,她再次创业,成立“上海普陀和小满社区文化发展中心”,两年间策划了上百场社区活动。“诗蔬计划”公益项目获普陀区青年社会治理创新奖。

“社区小事,是让彼此有一个靠近的理由。做得越多,越觉得这种‘助力’,其实也是一种‘自助’。”很多“社区小事”参与者感慨。

“社区小事”背后,是社区治理理念的转变。它的本质,则是一场公共精神的日常练习。

在普陀区,600个楼道公告栏正从信息发布站,成长为邻里互动平台。21天打卡、小事节、扑克牌行动包、社工赋能计划……一套完整的支持体系正在形成,让居民在轻松、非压力状态下,逐步建立对社区的认同与责任感。

大鱼营造理事浦睿洁说,团队总结出一套“工具包+赋能课”的工作方法,助力居民从“我想做”到“我能做”。

“政府此时的角色不是掌控,而是支撑。”鲁瑶表示,“我们接受退出,接受未知,接受试错。”

在这个过程中,社区工作者也从“管理者”转变为“赋能者”。锦竹苑居民区书记张杰,支持儿子张煜晨安装拍拍灯、建留言板,让孩子成为社区参与的“小先锋”。在他看来,“社区工作不只是职业,更是一种利他主义的价值观。”

后续的思考也从未停止:目前“社区小事”参与者以70后、80后为主,未来是不是可以吸引更多90后、00后?是否可以联动社区基金,更好地实现“社区小事”的可持续发展?……

但可以肯定的是,当150件小事串成150个故事,当50米距离长出50种温暖,整个社区就会成为“会呼吸”的大家庭。而改变,可以从一个纸箱、一句问候、一块黑板开始。只要有人在行动,哪怕只是小小一束光,也足以照亮社区的一角。


“社区小事”行动者们在“小事拼图”前合影

原标题:《社区小事背后:重建“附近50米”,看见“会呼吸”的邻里关系》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周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新疆棉”事件5年后,那个丑态百出的“反华妖女”,如今怎样了

“新疆棉”事件5年后,那个丑态百出的“反华妖女”,如今怎样了

博览历史
2025-09-10 20:25:07
太突然!央视宣布撤档!

太突然!央视宣布撤档!

台州交通广播
2025-11-05 20:31:05
坏消息,勇士队库里在战胜太阳队后立即被宣布缺席打国王队的比赛

坏消息,勇士队库里在战胜太阳队后立即被宣布缺席打国王队的比赛

好火子
2025-11-05 23:52:39
被曝核酸造假,半年敛财4.5亿,核酸大王张核子最终下场如何?

被曝核酸造假,半年敛财4.5亿,核酸大王张核子最终下场如何?

蜉蝣说
2025-10-05 23:57:52
强势英超6队踢欧冠 4轮战罢前8占据4席 全部排名前12

强势英超6队踢欧冠 4轮战罢前8占据4席 全部排名前12

智道足球
2025-11-06 09:21:58
再见,皇马!1.5亿“帝星”正式决定离队!8000万欧中卫“空降”

再见,皇马!1.5亿“帝星”正式决定离队!8000万欧中卫“空降”

头狼追球
2025-11-06 09:01:52
联手华子?记者:森林狼正密切关注莫兰特;火箭不太可能参与交易

联手华子?记者:森林狼正密切关注莫兰特;火箭不太可能参与交易

懂球帝
2025-11-06 09:27:14
悲催!石家庄事件细节披露,冲突发生后,外卖小哥背着手站在那…

悲催!石家庄事件细节披露,冲突发生后,外卖小哥背着手站在那…

火山诗话
2025-11-05 14:15:42
Shams:詹姆斯将继续缺席湖人接下来的五连客,或11月19日复出

Shams:詹姆斯将继续缺席湖人接下来的五连客,或11月19日复出

懂球帝
2025-11-06 09:06:50
东风就绪!神舟二十号3人乘组准备回家,神二十二1人将飞行超1年

东风就绪!神舟二十号3人乘组准备回家,神二十二1人将飞行超1年

荐史
2025-11-04 21:04:22
泪目!全红婵师哥也养伤归来夺冠:休养9个月,战胜奥运四金王

泪目!全红婵师哥也养伤归来夺冠:休养9个月,战胜奥运四金王

李喜林篮球绝杀
2025-11-06 09:01:38
哈格里夫斯:本赛季曼城阵容依然强大,他们可以争夺英超冠军

哈格里夫斯:本赛季曼城阵容依然强大,他们可以争夺英超冠军

懂球帝
2025-11-06 09:06:50
广州卖房业主又要遭受暴击了……

广州卖房业主又要遭受暴击了……

楼市前线
2025-11-05 19:01:11
比特币跌破10万美元关口,贝莱德转移2.93亿美元加密资产至Coinbase

比特币跌破10万美元关口,贝莱德转移2.93亿美元加密资产至Coinbase

新浪财经
2025-11-05 14:28:22
汪小菲真宠女儿,八万元的外套一下买两件,小玥儿穿上很显贵气

汪小菲真宠女儿,八万元的外套一下买两件,小玥儿穿上很显贵气

鋭娱之乐
2025-11-05 08:44:46
战机坠海后,美航母冲向黄岩岛,中国要拔4根钉子,战区高度戒备

战机坠海后,美航母冲向黄岩岛,中国要拔4根钉子,战区高度戒备

时时有聊
2025-11-04 16:17:32
原副厅长级干部吴丹被决定逮捕,曾被批私德不修、大搞权钱交易

原副厅长级干部吴丹被决定逮捕,曾被批私德不修、大搞权钱交易

上观新闻
2025-11-05 16:49:10
突然退网!干崩京东的杨笠扛不住了!

突然退网!干崩京东的杨笠扛不住了!

广告案例精选
2025-11-04 22:17:13
佟丽娅给董璇庆生,晒出与董璇张维伊合影,张维伊看着比高云翔帅

佟丽娅给董璇庆生,晒出与董璇张维伊合影,张维伊看着比高云翔帅

小娱乐悠悠
2025-11-06 07:41:02
宋朝之前连棉被都没有,零下几十度的寒冬,古人是怎么熬过去的?

宋朝之前连棉被都没有,零下几十度的寒冬,古人是怎么熬过去的?

法老不说教
2025-11-03 19:36:43
2025-11-06 09:51:00
上观新闻 incentive-icons
上观新闻
站上海,观天下
378149文章数 75766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90后女业主"房贷倒挂":房子贷款650万 市价仅360万

头条要闻

90后女业主"房贷倒挂":房子贷款650万 市价仅360万

体育要闻

赢下皇马,会是利物浦的转折点吗?

娱乐要闻

港星林尚武突发心脏病去世

财经要闻

特朗普关税遭美国高院大法官轮番质疑

科技要闻

苹果“认输”!曝每年10亿美元租用谷歌AI

汽车要闻

方向盘?不存在的 特斯拉 Cybercab亚太首秀

态度原创

时尚
艺术
旅游
公开课
军事航空

中国色特别策划 | 故宫技艺与古意新生

艺术要闻

毛主席书法作品首次在美国现身,内容引人关注!

旅游要闻

辰山植物园秋意正浓,快去欣赏这份限定秋日画卷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美国发射洲际弹道导弹 俄方回应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