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新闻记者 欧怡娜见习记者 周烨)手一抓、眼一扫,仅需3至5秒,一只螃蟹的肥瘦品级便在挑蟹师手中有了答案。在繁忙的交易市场上,有一类练就了火眼金睛的人群,他们是螃蟹的“品质守门人”和“定价师”。随着霸王蟹进入销售旺季,挑蟹师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
10月17日,在位于市湖滨新区的宿迁市霸王蟹产业发展中心一处水产交易市场,挑蟹师胡亮正忙碌着。只见他抓起一只张牙舞爪的母蟹,先捏蟹腿,再掀起蟹肚观察,短短几秒就挑出一只精品蟹,并放入身旁的一个篓子中。
胡亮今年39岁,从事挑蟹师这一行业已经有15年了。“精品蟹的标准就是‘青壳、白肚、金爪、黄毛’,具体来说,蟹壳应青黑且表面光滑有光泽,腹部洁白无污渍,蟹爪尖部金黄且坚硬有力,蟹腿上的绒毛长而密,颜色为淡黄色。蟹腿一定要硬且有力,腹部要红,越红越好,这样的螃蟹膏腴黄满、肉质鲜甜。”胡亮介绍。
每年中秋节前后至12月底,是挑蟹师集中工作的时期。“今天我们凌晨3点就开始工作了,平均每小时要挑选上百斤的螃蟹。高峰期一天能挑6000斤。我们会根据膏黄饱满度、肉质等标准将螃蟹分级,以匹配不同渠道的需求。”胡亮说。
胡亮坦言,挑蟹看似容易,门槛却不低。挑蟹师不仅要有经验、有手感,还要有耐心和责任心。刚入行时,胡亮从最基础的扎螃蟹做起,一步步学习,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挑蟹师。“手上不知被扎过多少次,一天下来手指泡得发白。虽然累,但我们必须对消费者负责。能得到认可,这份工作就很有意义。”胡亮笑着说。
这份手艺背后,是十数年如一日的专注。尽管市场上已出现辅助挑蟹的智能设备,但胡亮认为,机器在细微之处的判断上仍难替代人工。“比如膏黄是否饱满、肉质是否鲜甜,这些依然需要人工来判断。”胡亮说。
近年来,随着电商与品牌生鲜超市的兴起,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品牌方也需要严格把控产品品质,确保自己的产品维持一定水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挑蟹师这一职业需求逐渐上升,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如今,挑蟹师已经不再是市场里默默无闻的身影,而是成为连接优质水产与食客的重要桥梁。他们以专业定义“好蟹”标准,以责任心筑牢品质防线。在忙碌的交易季里,他们用严谨的筛选与朴实的匠心,让带着鲜香的螃蟹,稳稳地走上更多人的餐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