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下行,土地房子不好卖,不少地方钱袋子紧张,越来越多人觉得,房产税是最佳替代。
![]()
最近上海发了个通知,提到:“对符合条件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购买的第一套住房暂免征收房产税,购买的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在合并计算家庭全部住房面积后,给予人均60平方米的免税面积扣除。”
而之前,财政部前部长楼继伟也表示,房地产税是最适合作为地方税的税种,应尽快试点。
如今技术条件也成熟了——全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全面覆盖,7.9亿本产权证书实现信息联网。意味着你名下有几套房,系统里一目了然了。
![]()
.01
数字背后的真相,七亿多本产权证书已联网
可能很多人还没意识到这个事情的严重性。全国不动产登记信息已经全面联网,7.9亿本产权证书全在系统里。换句话说,税务部门要查你名下有多少房子,点一下鼠标就行。
房产税的计算方式并不复杂:应税面积 × 单价 × 70% × 税率。比如上海,如果你的房间低于去年新房均价的两倍,税率还有优惠。
2025年上海调整了税率分界线,新房单价不超过94446元的,税率0.4%;超过的,税率0.6%。
![]()
.02
免税面积和阶梯税率,年缴税或超万元
专家建议,可以参考上海、重庆的做法,把人均免税面积定在40到60平米。
比如在一线城市,如果按人均40平米算,那么两口之家有80平米不用交税,四口之家则有160平米免税。
超出的面积,则按阶梯收税:超50平米以内,税率0.5%;超50-100平米,税率0.8%;超过100平米以上,税率1.2%。
如果你有多套房,从第二套起就不再享受免税面积优惠,并且会按累计方式计税。
比如深圳的李女士,一家三口住160㎡的房子,如果免税面积是人均40㎡,她家就超了40平米。按每平米6万、超出部分税率0.5%来算,她一年大概要交1.2万元房产税。
如果她家有三套房,总面积超过210㎡,按1.2%税率算,一年税费可能高达17.28万元。
![]()
.03
市场已起波澜,有人连夜降价卖房
政策还没正式落地,市场已经开始反应。有记者在陆家嘴豪宅区暗访发现,有业主半夜还在让中介带人看房,甚至愿意降价300万急售,就怕6月系统联网后“房数曝光”。
还有温州炒房团连夜开会,微信群里传着各种“止损流程图”。有银行也出了紧急预案,比如某股份制银行暂停接受第三套以上房产的抵押贷款。一些房东面临“缴税or断供”的两难选择。
上海二手房挂牌量激增——这场围绕房子的财富游戏,正在被重新洗牌。
![]()
.04
三类人最受影响,两种策略可供选择
房产税一旦开征,有两类人受影响最大:一类是多套房的富裕家庭,另一类是在三四线城市囤房的人。
尤其是在人口外流、空置率高的三四线城市,房产税会变成一笔实实在在的“净支出”。比如江西某县城的老张,名下有四套房,如果每套每年交7000元税费,又租不出去无法抵税,那一年就得白白多花2.1万元。
对此,有专家建议可以这样应对:
①上策:优化资产,抛劣留优,一二线好地段的留着出租,以租抵税。
②中策:活用政策,关注有没有税收优惠或减免条款,合理降低负担。
③下策:以租养税,如果房子能租出去,并且租金能覆盖税款,那也可以考虑继续持有。不然最好进行资产优化,劣质房拿着亏,不如早点变现。
![]()
.05
房产税不光是钱的事,更是观念的转变
房产税的到来,不只是每年多交一笔钱那么简单,它更标志着社会财富观念的转变——从“囤房暴富”到“重视体验与能力”的价值回归。
房产税引发的焦虑,其实也反映出房子在我们社会中承载了太多额外的东西:身份、地位、阶层象征……这其实并不健康。
说到底,房产税带来的冲击不只是税收本身,更在于它触动了中国人心里的那根“房神经”。反过来看,当住房真正回归“住”的本质,大家对房产税的焦虑也会自然缓解。
![]()
前几天,我家邻居大爷来找我聊天。他在上海有三套老房子,本来想留给两个儿子。现在他却劝孩子们:“房子够住就好,多出来的钱,不如拿去看世界、学本事,比囤砖头有意义多了。”
说穿了,我们这代人,正在亲眼见证房子从“神话”变回“砖头”的历史过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