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12:19清华大学突发:沉痛悼念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刚看到时,我愣了半分钟。杨老今年103岁,按咱老百姓算法,四世同堂都嫌少。可心里还是咯噔一下:他不该这时候走啊。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说“大家都以为他能挺过去”,我信。这老头,一直倔得很。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去年冬天,清华高等研究院门口。我蹲点守他。零下七度,他坐轮椅。护工推一半,他非要自己转轮子。当时我跟同行嘀咕:这精气神,再活十年小菜。结果,今儿他就把圆画满了。
![]()
13岁,他说要拿诺奖。搁现在,家长得给他报奥数班,别瞎吹。可人家16岁真考进西南联大。35岁,诺奖到手。咱们35岁还在算房贷。
![]()
1956年,他跟李政道写了篇“找茬”论文。说宇宙不守称。全球物理学家集体摇头。只有吴健雄半夜钻实验室,用钴60给证明。第二年就拿下诺奖。那年头,华人想在国际上吼一嗓子,比登天难。老杨一嗓子,把“华人不行”拍在地上。
![]()
潘建伟说,老杨最大贡献是给人信心。我再补一句:他还给了面子。早些年,出国开会,被问:中国人会算微积分吗?老杨往那一站,微笑,英文比英国人还顺。对方闭嘴。面子不是喊口号,是实打实拼出来的。
![]()
1971年,他回国探亲。两边关系跟冰窖似的。他绕开阻拦,先飞巴黎,再转北京。飞机落地,他冲舷梯下的人群挥手,像放学孩子。那年,他在人民大会堂给小学生讲“宇宙有多大”。我岳父就是那批孩子之一,现在60岁,还记得“杨爷爷说星星不眨眼”。
![]()
后来,他留在美国教书。被扣“不爱国”帽子。他说:我留,是为了多学,迟早带回。1990年代,清华高等研究院平地起楼。他捐出部分奖金,还拉来一堆美元捐款。那会儿国内教授工资四百块,他一句话募来几百万。
![]()
有人酸:回来养老罢了。我查了下,2003年起,他给清华本科生上《普通物理》。一上就是十年。
![]()
私人生活,也被放大镜照。翁帆那段婚姻,全网群嘲。我看过一个采访,记者问:您介意舆论吗?他摇头:我这一辈子,被骂得少吗?说完哈哈大笑。那一刻,我觉得他像个逃课成功的学生。人生最后二十多年,他陪她看京剧,她陪他做物理。冷暖自知。
![]()
今天,清华主页黑白。西湖大学黑白。东莞理工黑白。有人吐槽:形式罢了。我说:形式也是提醒。没有他,这些学校里的某些实验室可能还在用算盘。
![]()
![]()
![]()
老杨走了,朋友圈刷起“巨星陨落”。我看着烦。不如背一遍他留下的三句话:“中国人不比任何人差。”“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我这一生,画了一个圆。”
![]()
圆合上了,路还在。咱们继续走。别只会转发蜡烛,得把今天的实验数据做扎实。别让老外再问你“会不会微积分”。别让下一个13岁孩子说要拿诺奖,被家长嘲笑。
能做到?能。老杨在天上,会眯眼笑。像那年冬天,自己转轮椅,硬把北风撵回去。
在新加坡生活
407篇原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