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曾经灿烂辉煌,虽然现在的人们大多不喜欢读诗,但诗歌并非完全消亡。诗歌重在创建美感系统,让读诗的人感受到美,但也有叙事诗,可以叙述当时的事情。有讽喻诗,可以讽刺当时不公平的社会现象。
![]()
诗歌作为美感系统,自然有很多因素构成。大体来说,诗歌注重审美的整体性和多样性,对于感知、理解、激情、想象到艺术美的多方面都有所展现。诗人创作的时候总是兴会所至,或者说诗兴大发,灵感到来,而不是随随便便写一首诗。诗人所谓的诗神本身就是主观精神的创造物,算是诗人崇拜的神灵,或者说是灵感的化身。所谓好的诗句并不是用了华丽词语的诗句,而是使用了淳朴词语的诗句,甚至有一些朴野,就像乐府诗,清新朴野,沁人心脾,没用多少华丽的词语。诗歌往往是这样,注重审美价值,注重大巧若拙的表现形式。往往朴素的词语更能打动人心。不管是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还是刘禹锡的“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都没有用华丽词语,却工整对仗,词语朴素,美感强烈。诗歌应该有创新精神,无论是词语还是格律的创新,都应该有所发展,而不能故步自封,更不能做了一首诗就觉得天下第一。诗人往往自视甚高,往往觉得自己写的诗歌是最好的,却只是受到了认知限度的约束,不能有所创新。他们要互相写诗酬唱,互相赞美,甚至互相吹捧,互相拍马屁,还要探讨诗律和诗艺,导致诗歌走向了精致化、典雅化的道路。有些诗歌脱离民间,成了文人士大夫做的诗歌,也成了精致化、典雅化的诗歌。民间的诗歌有些朴野,甚至有些粗俗,但可以获得老百姓的认可。
诗歌来源于民间的生产劳动,而高雅的诗歌注重审美情趣,只是用一些典型的意象来衬托意境,让人们通过解读意象理解诗歌的意境。不论是写人写事的叙事诗,还是写离别的送别诗,抑或是写思念家乡的思乡事,写男女爱情的爱情诗,都具备一定的审美取向。体现真性情,歌颂真感情,而不是就事论事,也不是说假话、大话、空话。当杜甫写到泰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时候,充满了一种阔达的气势,当李商隐写“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时候,抒发了一种特殊境遇下的个人情绪。诗人总是多愁善感,起码在诗歌中表现得多愁善感。很多诗人都是神经质的,看到人们认为的平常景物,就会产生一些情绪,进而产生不同于别人的诗思,要展现出来,就要作诗,当然会从审美的角度写,而不是从毫无美感意义的世俗生活角度写。人生活在社会上,过着周而复始的生活,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审美疲劳,对身边美的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倘若诗人能够发现世俗生活的美,能够发现人们身边事物的美,而且描写角度特殊,音韵和谐,就算写出了好诗。
![]()
当然,诗歌不能完全注重美感,不然就会失去内容。或者说,诗歌完全注重美感,就会走形式主义道理,会采用华丽词语,而缺少了内容的创建。诗歌大多抒发情感,即便写人写事,也是为了抒情做准备的。孔子说:“诗言志。”诗歌就是抒发个人感情的,可以用隐喻、象征、借代等手法,表现意境美。诗歌本身应该有一定的存在意义,就是引发人们美感的同时,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诗人选取意象的时候,总是选取典型的审美意象,而不是选取丑陋的意象。诗人会选取春花、秋月、夏虫、冬雪,选取大雁、鸿鹄、落日、长天、长虹、长河、布谷、小桥、流水、炊烟、鸟鸣、渔火等审美的意象,不会选取苍蝇、蚊子、老鼠、屎尿等丑陋的意象。除非诗人反其意而用之,能在丑陋的意象中寻出美感来。不然,丑陋的事物无法进入诗歌之中,无法成为诗人审美的对象。诗人要创建诗歌的审美系统,虽然有的诗人没有对诗歌美学系统的理论自觉,但写诗过程中,选取美好的意象,本身就在完善诗歌的美学系统,甚至一首诗本身就是一个美学系统。一个诗人写了很多诗,倘若研究者把他的所有诗歌弄到一起阅读、研究,就会发现他的词语运用规律,格律运用规律,思想感情抒发的规律,还会发现他的惯用词语,发现他惯用写法。
当代诗人大多混得不好,因为当代人很多都不读诗了。互联网深度介入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传播了互联网文化。人们更喜欢看互联网推送的图文和短视频信息,却不喜欢读诗了。互联网有自己的运作规律,就是搜集用户上网信息,给用户做兴趣分类,投其所好,推送用户喜欢或可能喜欢的图文和短视频信息,产生用户粘性,最终引向消费。一旦用户被互联网信息吸引,就离不开了,会跟随互联网信息的指引,挣钱之后用于消费,而不会都攒起来。人们更崇尚实用主义观念,不会随随便便浪费时间,而是要抓紧时间挣钱、享受。读诗让人费尽琢磨,主要是读诗的人会通过诗中的审美意象体会意境,却有些费脑筋,而互联网推送的信息大多通俗易懂,即便是小学生也能读懂。如此一来,很多人就喜欢看网络推送的信息,而不喜欢读诗了。从读文字时代进化到读图时代,再进化到看短视频时代,似乎验证了文化的进步,其实只是传播信息手段的进步,却并不一定是文化的进步。因为很多人只是接受网络信息,却不读书了,也不读诗了,当然不能体会诗歌系统中的美感,不能发现诗歌系统中的美学意义。倘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诗人还是受人尊敬的人,而到了现在,诗人大多要写剧本赚钱,写散文或小说赚钱,或者代言广告赚钱,而不能凭借诗歌赚钱了。
![]()
诗人写诗要用优美的意象构建诗歌的美学系统,体现优美的意境,即便写了民间疾苦,也仍然可以体现忧国忧民的美好情怀,有了伤春悲秋、离情别绪、思乡怀远的母题写作,也就有了淡淡的忧伤,却分明带有一些美感。忧伤也能产生共鸣,产生美好的情愫。诗歌本身就是高雅的文体,构建美学系统,即便有“旧瓶装新酒”“新瓶装旧酒”的创作,也仍然不能脱离美学规范,不然诗歌就成了烂大街的东西,即便跌落神坛,通俗易懂,也没人愿意看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