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特朗普在采访里突然画风一转,一边夸中国“非常强大”“令人赞叹”,一边确认要在韩国峰会和中方会晤。熟悉中美博弈节奏的人都清楚,这种“温情表态”太反常:就在一周前,美方还在频繁抹黑中国稀土管制,甚至威胁加征关税。为什么特朗普会突然软下来?
这场较量的起点,是中方上周升级的稀土管制政策,但这绝非临时反制,而是一步早有布局的战略落子。
根据商务部、海关总署10月9日的新规,这次管控首次覆盖了“境外含中国稀土原料的产品”:哪怕是海外工厂用了一点中国稀土造的产品,没中方审批也不能出口。
更关键的是,中方早在7月就通过工信部、发改委联合出台的《稀土开采总量调控办法》,搭好了“总量管控+流向追溯”的全链条框架;新规落地前,还通过出口管制对话机制提前通报美方,程序上完全符合国际规则。
![]()
商务部明确说这是“依法履行防扩散义务”,合规的民用申请仍能正常通过——这意味着,中方不是在“卡脖子”,而是用制度筑牢资源安全防线,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掌控节奏。
面对中方的战略定力,美方的焦虑很快从“口头抗议”升级成“实际动作”。10月10日,特朗普先放狠话,说要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0%关税,还威胁限制关键软件出口。
可市场立刻给出反讽:标普500指数当天下跌2.3%,创下半年最大跌幅——美国军工企业和汽车制造商连夜给白宫发函,警告“供应链一断,工厂就得停”。
![]()
单靠自己压不住,美方又拉上欧盟“抱团”:10月14日,欧盟贸易专员公开抱怨“企业已停产”,牵头组织G7开紧急视频会,还联合30个国家想逼中方撤回新规。
更狠的是在企业层面动手:以“公司治理缺陷”为由,冻结了中国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的全球资产,强行换掉中方管理层。
但这些动作反而暴露了美方的软肋——彭博社10月16日的报道承认,全球90%的稀土加工、93%的磁体制造仍由中国主导,美国想找替代方案至少需要5年。
![]()
硬招失灵后,美方才终于拿出“谈判牌”,可这张牌里满是矛盾。10月13日,美财长放话:“如果中方取消稀土管制,美国可能延长关税豁免期。”这话听着像让步,实则是“空头承诺换实利”——中方取消管制是立即可查的行动,而美方的“可能”没有期限、没有范围,甚至没说覆盖哪些商品。
中方的回应很直接:外交部10月15日明确“谈判要对价对等”,不能用“战术性豁免”换“战略性让步”;驻美大使谢锋更点透核心:“中美可以在禁毒、气候等领域合作,但得先尊重彼此核心利益,不能让冲突主导关系。”
![]()
中方的底气不止于表态:前三季度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12%,美国市场的依赖度已大幅下降;大豆采购也悄悄转向南美,从巴西、阿根廷的进口量同比增加15%——这些实际动作,比任何回应都更有分量。
此时再看特朗普的“赞美”,就清楚这不是“感情牌”,而是现实压力下的“求生欲”。美国大豆产业早已火烧眉毛:9月中国从美采购大豆量同比大降40%,农户盼着的补贴却因政府可能停摆发不出去,农业州的支持率已掉了12个百分点。
更紧迫的是,11月10日关税豁免期就到,要是再没转机,制造业和农业的怨气都会算到特朗普头上。
偏偏他刚和普京通完电话,计划在匈牙利会晤谈能源合作,这时对中方示好,也是想稳住东方战线,避免两线承压。
可美方的套路没变:一边说“要谈”,一边还在扩充“实体清单”、加码技术封锁——这种“边打边谈”的把戏,中方早有防备。
![]()
现在美方高调宣称“中韩峰会期间要会晤”,但中方始终没确认具体安排。
这背后其实是中美话语权的较量:以前美方定好时间、地点,就想让中方配合;现在中方明确“得看美方实际行动”——稀土管制按程序审批,没因为美方施压放慢;大豆采购按市场规律调整,没被“经济敌对”的帽子绑架。
![]()
特朗普要是真想要个“谈判机会”,得先停下那些制裁、撤销不合理关税,而不是把“可能的豁免”当筹码。
就像谢锋大使说的:“中美合作的价值在上升,但前提是相互尊重。”这句话戳破了关键:这场博弈里,没有“感情牌”的余地,只有“实招换实招”的公平——这才是中美对话的真正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