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掏心窝的话,从明年开始,中国的教育会迎来一个重要的改革契机。
从明年开始,全国的小学入学人数会以每年200万的速度下降,明年是1200万,后年是1000万,紧接着是900万、800万,后几年则以每年100万的数字下降。至于是否会继续下降,还要看今年的出生率。
前几年,其实很多地方的感受并不是很明显。有些地方的幼儿园感觉招不到生了,但小学总体还好,尤其前两年其实赶上了二胎人口出生的高峰期。
但是从明年开始,各个地方平均每年200万的入学人数下降,会让我们的教育迎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契机。因为前些年我们扩招的、所谓的教育集团扩编的老师编制,是否还可以继续扩招?目前来看是不可能的,应该会大面积缩编。
但这个全国的平均数,在我看来,其实对北方和西北的影响会更大。因为实际上,北方、西北地区的很多高认知家庭和有资源的家庭,他们要不就往南方跑,要不就早已经逃离这个内卷的环境了。
所以,随着入学人数对标出生人口的下降,北方地区的学校受到的冲击会更大,因为还有一部分北方地区的家庭会往南走。所以,对于北方本就出生率比较低的地方来说,他们的小学入学数会更严峻。
其实这是一件好事。常年以来困扰着我们国家的所谓教育公平问题,还有过度内卷的问题,其实在这个时候迎来了很好的改革契机。前几年,北京和上海其实就已经有很多小学试点类似于西方的教学方式,就是走班制。
这种走班制有年级,但没有班级,孩子们可以选课,任选老师的课程,然后根据自己规划的课程不同,在不同的时间段上不同的班级。但由于这样的方式影响非常大,所以还暂时不能说哪些北京的学校和上海的学校在进行试点。不过今年,据说深圳已经开始普及这件事了。
我觉得未来全国的一线城市可能会更快地普及。伴随着入学人数的下降,其实这对我们的教育改革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契机。教育不能不改了,如果我们的公立教育继续这样毫无意义地内卷下去,在智能时代,我们的人才流失会越来越大。
所以,这其实也给各个家庭提出了一个课题:在这十年、二十年的改革过程中,你的孩子已经成人,你作为家长,角色是什么?应该怎么做?在我看来,如果我们继续跟随着这种内卷,盲目内卷,好像“一分一操场”,实际上是把孩子往火坑里送。
你更应该关注的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关注孩子的创新力,关注孩子如何使用科技的工具。底层的逻辑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但在底层逻辑知识之上,如何利用知识去发现社会的痛点需求,如何对应需求、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创造更强大的工具,满足别人的需求,我觉得这才是未来教育的本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