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王海【本文配图源于软件】
![]()
![]()
![]()
![]()
密云旧城西门外五里,曾有一处名为"获野"的驿馆。获野馆建于明万历二年,万历四年驻密云按察副使刘效祖曾为驿馆撰写了一篇不足五百字的题记碑文被收录于史志文献。
广义上,这篇《获野馆记》的文体应属纪事散文。这篇文章以精练而深沉的叙事概括地表现了明代边政管理的运作机制,同时也彰显了士大夫的治世情怀。
![]()
现依原文简释大意,兼述这座边地驿馆所蕴含的边塞人文。
![]()
![]()
![]()
![]()
"申大夫治粟檀州,间于西河浒,捐廪赀易输没地一区,当都会孔道"。碑文起首便以简笔勾勒出驿館营建的缘起。
“申大夫”即,申嘉瑞,河南叶县人。嘉靖二十五年乡试第一,历任知县,户部主事,户部郎中。万历初驻密云户部分司督理蓟辽粮饷,官至四川马湖知府。句中的"治粟"点明了申嘉瑞当时的户部郎中身份和职务。“檀州”取古意,指蓟辽总督府驻地密云城。
“西河浒”,密云城西五六里白河右岸漕运码头附近的傍水场地(今河漕村一带)。“输没地”指因漕运、车马运输活动侵耗而荒废的官地。“廪赀”概指申嘉瑞掌管的官军粮饷额外的资金。这里的“出资易地”反映了明代边地治理中“以官资,购官地,修官署”的管理细节。
“当都会孔道”,申嘉瑞在今河漕村附近买下的这块用于建馆的闲置地紧邻京师至密云驿道。
申嘉瑞“乃谋诸钱宪使曰檀州自制府弭节以来岁时部使者飞盖相望吾侪往迎祖饯率舍道旁或班荆相与坐俄顷别去非所以待之也请以斯地诛茅除馆以供行李往来即不逆旅樵苏计乃吾侪两人者自公或一至相与酹鼓挥戈评骘征缮之务不尤愈于兀兀署中日对簿书乎。宪使曰可”。
“钱宪使”即,钱藻,江南如皋人,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南京礼部主事,擢山东副使,兵备霸州,万历二年任转密云兵备,官至太仆寺卿。
申嘉瑞对钱藻说:"吾侪往迎祖饯,率舍道旁,或班荆相与坐,俄顷别去,非所以待之也。"
这里使用了《左传》"班荆道故"的典故。比喻地方干部在接待外来公务人员时因条件简陋而难以安排歇宿,以致礼仪缺失。暗含边政管理效率低下。
申嘉瑞解释说,尤其是每当我们在这里迎送朝廷各部"飞盖相望"的官员、使者时,只能搬柴铺草让客人坐在道边上。显然,这绝不是正常的公务往来和待客之道。
为使作为朝廷部院下属机构的兵备道,户部分司在边备和粮饷供应中实现政令畅通,高效管理的目标。我想把这块废弃多年的茅草地清理一下建一座驿馆,这样既可以为往来的各级公务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也可以作为我们两部门署衙之外的办公的场所。
"即不逆旅樵苏计,乃吾侪两人者自公或一至,相与酹鼓挥戈,评骘征缮之务,不尤愈于兀兀署中,日对簿书乎?"
"酹鼓挥戈",形容军事谋略,"评骘征缮",比喻军队、物资调配。
这里,申嘉瑞继续补充强调说,即使不为往来客人日常需要考虑,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在城外临近驿道和码头的驿馆接待各方面公务人员或去现场办公理政,其效率也比整天闷在城内署衙面对文书、账本高的多。钱藻回应道:是应该建。“樵苏”,指日常生计。
“于是途草图拣召有司者计之三涉月落成复纡宪使往觞焉使曰公瓜代及矣犹不废经营以居来者即来者时游燕其中不为公甘棠地乎大夫逸逡巡谢不敏会宪使请之制府题曰获野馆”。
随后,申嘉瑞很快就画出了驿馆草图,指派、召集相关部门开始施工,共历时三个月驿馆就建成了。
为庆祝驿馆竣工,申嘉瑞请钱兵备到驿馆喝酒并视察工程。钱藻看后说,其实申公你筹建驿館期间,在密云的任期已满,但你仍为边政建设费尽心机,苦心经营,为后来者打下了好基础,实在让人感佩。
随之钱藻以历史上召公"甘棠遗爱"的著名典故,把驿馆比作了"甘棠之地"。他是在赞赏申嘉瑞不顾即将卸任仍操心费力遗泽后人的同时,以其规划筹建驿馆为事例充分肯定申嘉瑞三年来的政绩,并将申嘉瑞的善政上升到了“仁德之政”的高度。
申嘉瑞见钱兵备如此夸赞,连连称谢并谦言实不敢当。时过不久,钱藻就请蓟辽总督为驿馆题写了“获野馆”馆名。
“获野馆盖取古人询谋之义制府以子产自喻以裨谌期大夫与宪使也居无何大夫有入计期于是宪使亦觞大夫其中与之惜仳别焉且谓大夫曰斯不可无勒言乃余不佞适于役檀中遂授简纪其事”。
"获野",取“获政于野”义。典出《尚书》"询于刍荛"。主要是指古代那些坚持以德政、仁政的管理者们在施政时都善于面向基层咨询民意。总督以“获野”为驿馆名,当然是在以历史人物"子产、裨谌"的典故表达为官施政的理想。
子产是郑国名相,以"择能善任"著称。裨谌是郑国谋士,热衷了解民情,熟于基层管理。总督择用此典,既在表明自己知人善任,也希望申嘉瑞、钱藻等都是"裨谌式"的实干家。同时也是在强调各级军、政官员要相互砥砺,协调一致,共同实现边政高效管理,不辱使命。
![]()
![]()
![]()
“居无何,大夫有入计期”、“宪使亦觞大夫其中,与惜仳别”。
时过不久,申嘉瑞在密云任期已满,须按要求回户部述职再转他任。行前,钱藻宴请申嘉瑞饯别时说,建获野馆很有意义,不能没有文字刻石记载。当时,我(作者)已到密云任职,尽管我没啥才能还是接受了写篇碑文,就简记了边政管理中的这个雅事。
《获野馆记》作者刘效祖,字仲修,号念庵,祖籍山东滨州。因为随“武骧左卫”徙居京师顺天府,也就有了“京卫”、或“宛平”籍贯。刘效祖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陕西按察司副使,撰文时为任密云兵备副使,其后修纂了著名的《四镇三关志》。
根据碑文信息,万历二年获野馆落成不久申嘉瑞就离开了密云转任他处。两年后刘效祖接兵备副使钱藻任。在钱刘两人工作交接期间,刘效祖根据钱藻介绍并应钱藻之请撰写了这篇文章。
![]()
![]()
![]()
![]()
《获野馆记》的风格与《圣水泉记》相同,仍是一篇“借题发挥”以记边政的文字。户部主事申嘉瑞在密云户部分司“治粟”、“督饷”之时,正是隆庆、万历改革之际。
蓟辽各边粮饷供应是边政中最重要的内容,所以,主管粮饷的申嘉瑞申请在漕粮上岸地“西河浒”建设的获野馆,应是保障十几万石漕粮有序调拨转运的配套设施。
因为获野馆"当都会孔道",平时可作为"评骘征缮"的军政会议场所,战时或可作"酹鼓挥戈"的临时指挥地。日常可以接待各类与边政相关公务人员以及传达政令的使者。闲时才是"觞咏别情"瓜代之官迎送饯别的雅集之地。
获野馆的命名颇具深意。根据《获野馆记》成文时间推测,命名者”制府”当指蓟辽总督杨兆。
杨兆自喻子产,意以子产为榜样,善于听取意见、提高治理能力,更希望申嘉瑞钱藻能像裨谌一样,为蓟辽边政管理出谋划策。由此这处建筑就被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并蕴入了明代戍边将臣们的政治理想和文化精神。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