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美国那边其实早有盘算。1943年就曾秘密拟定过占领方案,中国进驻四国岛,英国接管九州,苏联分得北海道北部。但日本突然投降,棋盘全乱了。斯大林一边强硬致信杜鲁门,要北海道北部,一边抛出九州诱饵,试图拉拢中国,牵制美国。美国国务院则主张“间接统治”,让日本保留天皇制,由内阁执行盟军指令,麦克阿瑟成了东京的“太上皇”。中国如果真进驻九州,既要和美苏博弈,还得承受国内兵力吃紧的压力。
![]()
中国最终只派出50人代表团进驻东京盟军总部,连单独办公区都没有,文件还得等美英人员批阅完才能看。对日索赔谈判桌上,中国连腰杆都挺不直。原本拟定的200亿美元赔偿清单,被砍到零头,最后只落得些破旧机床和面粉厂设备,连战争期间被强征劳工的抚恤金都没讨回来。军事制约权更是旁落,美军在日本建了87个基地,中国代表团想参观军港,还得提前三天打申请,最后只让在港口外围站了半小时。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华盛顿立刻把中国排除在对日和约谈判之外,1951年旧金山和约签字那天,中国连列席资格都没有。美国得以保留在日驻军权,为美日安保同盟埋下伏笔。日本靠美国输血,三年产能就恢复到战前水平,中国只能隔着东海看着曾经的敌国重新武装。1945年那个秋天放弃的九州驻军权,成了东亚棋盘上再也补不回来的缺口。
蒋介石为何拒绝斯大林的“馅饼”?一方面,内战压力巨大,兵力调不出来;另一方面,美国态度暧昧,怕惹美苏同时不快。国民政府把全部精力押在了内战上,地缘利益只能让步。有人说这是短视,也有人理解为现实无奈。国内戎机要紧,六万精锐一旦抽调,东北、华北的防线就要出大问题。
更深层的原因,是中国在国际博弈中话语权太弱。美苏英三方早已分好蛋糕,中国只是棋盘上的一个筹码。蒋介石如果贸然派兵,恐怕不仅内战失利,还会在国际上陷入孤立。这是一次权衡后的妥协,也是一种历史的无力感。错过了九州驻军权,中国在战后东亚棋局上始终被动,国耻未雪,地缘利益旁落。
放弃九州驻军,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沉重的选择。既有内战的现实压力,也有国际格局的无奈。重庆总统府的那个秋夜,蒋介石画下的圈,最终成了东亚棋盘上一个刺眼的空缺。几十年后中日博弈的被动局面,从这支悬而未决的笔开始,已经写下注脚。
回头看那个秋天,风雨飘摇的重庆总统府里,蒋介石的选择让人心里五味杂陈。历史有时就是这样,机会来了,却因为现实的种种掣肘,被无声地错过。错失九州,不只是地缘上的遗憾,更是中国人心头挥之不去的痛。今天再谈这段往事,既是警醒,也是思考:内忧外患之间,怎样才能不再让国家利益被迫让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