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神舟10号航天员返回计划推迟的消息是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现在官方是传来了令人安心的最新进展:这一起因为“疑似空间微小碎片撞击”引发的波折,已经是得到了稳妥的处理,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一次意外竟然促成了中国空间站首次两个乘组在轨长期协同工作的新篇章。
当时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通报虽然简短,但是“空间微小碎片”这一词背后潜藏着风险,是不容小觑的。
![]()
在轨道高速运行的一个环境之下,即使是毫米级的碎片也是具备了惊人的破坏力的。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统计,地球轨道上直径超过1cm的,可以追踪的空间碎片已经是超过了90万块了,更加微小的颗粒则是数以亿计的。
面对潜在的风险,中国的航天响应非常的迅速,而且专业应急预案是立即的启动决策的核心,并不是仓促的返航,而是本着对航天员生命绝对负责的一个原则,进行了全面的“暂停-检查-评估”。这也充分的体现了中国航天把安全置于首位的深空文化底蕴。
![]()
其实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就是:航天员现在怎么样了?空间站是否安全呢?
答案是令人振奋的,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权威消息是显示,神舟20号航天员的返回任务正在有序的推进当中,目前中国的空间站平台状态稳定,完美的支撑了两批共6名航天员同时的在轨工作和生活。
于是一场计划外的“太空会师”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那就是神舟20号跟神舟21号乘组的6名航天员迅速的整合了任务资源,协同开展了一系列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
![]()
从微重力物理到生命生态的研究,两个乘组我的合作实现了“1+1>2”的效应,极大地提升了在轨的工作效率。
这也是给中国的空间在未来的长期运营和更复杂的深空探测任务,积累了非常宝贵的实战经验。
这一次的事件也是生动的表明了,太空探索本质上其实是跟未知风险共舞的一个征程,出现情况是常态的,而能不能成功的化解危机,才是真正考验一个国家航天的实力。
![]()
中国的航天的强大韧性是建立在三大支柱之上的:
一是有了前瞻的设计,空间站跟飞船在设计的时候就融入了强大的“可维修性”与“系统冗余”理念,光系统都是有备份的。
二是完备的预案,覆盖了任务全周期的应急预案体系,是在这一次的事件当中被成功的激活了,这也证明了它的有效性。
三是拥有的精英团队,航天员的队伍不仅仅是科学家,更加是训练有素的在轨危机的管理者,他们的专业和冷静是任务成功的主要基石。
![]()
神舟20号的经历,也是把“太空碎片治理”这一个全球性的议题是再一次的凸显了出来。
据欧洲空间局(ESA)统计,尽管说已经有相关的环境指南了,但是太空碎片的数量仍然在持续的增加,仅仅是依靠规避,并不是长远之计,推动国际社会共同的合作开发碎片清理技术,建立更完善的一个空间交通管理规则,已经是成为了摆在所有航天国家面前的一个共同的难题。
中国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始终是致力于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构建和平,安全的太空环境贡献力量。
![]()
现在我们再一次仰望星空,心中可能会充满的是自豪和信心,神舟10号的航天员们,他们不仅是完成了既定的科学探索,更加是用一次完美的危机应对,向祖国和人民汇报了中国航天的从容和卓越。
现在我们只需要在地面上静候各位英雄的平安凯旋。
【信息来源】
【1】NASA Orbital Debris Program Office官方数据
【2】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官方发布
【3】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 "Space Debris by the Numbers"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