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五,来吃个瓜。
宗馥莉的大乱斗,从家庭内部大战私生子,到公司内部大战各股东,瓜是真的多。
最近长公主辞去娃哈哈董事长职务,又热闹起来了。
这到底是咋回事,长公主到底是赢了还是输了?
咱们作为吃瓜群众,可能看懵了,比电视剧还精彩,剧情不断反转,结局难以猜测。

还有很多人分析长公主的性格和能力,这些都为娃哈哈大乱斗蒙上了一层迷雾。
透过重重迷雾,我们抛开主观分析,来看七个事实,一下子就会清晰很多。
事实一:娃哈哈不姓“私”,国资才是大股东
问题的起源,第一个关键事实:
娃哈哈不是一家纯粹的家族私人企业,大股东是国资。
股权结构是这样的:
![]()
看到了吗?
娃哈哈最大股东是国资的,约46%。宗馥莉占了29.4%,剩下的约24.6%由员工持股会持有。
也就是说,国家才是第一大股东。
所以,娃哈哈的任何重大变动,从一开始就不是宗家的“私事”,它关系到国有资本和上千员工的利益。
这是我们理解所有问题的根本前提。
那为什么过去,我们都觉得娃哈哈姓“宗”呢?这就得说说第二个事实了。
事实二:没有宗庆后,就没有今天的娃哈哈
这完全是一个商业传奇故事。
1987年,42岁的宗庆后,带着借来的14万元,承包了一个校办企业经销部。
一开始他连股权都没有,就是个“高级打工人”,但这个人的业务能力强的不像话。
当别的校办厂一年赚几千块就顶天了的时候,他直接带领公司年赚10万!要知道,当时杭州职工一个月工资也就100块左右。
更神的是在1991年,他居然兼并了一个体量是自己十几倍、马上要倒闭的国营罐头厂,而且只用了3个月,就让它扭亏为盈了。
![]()
这种能力,让他的威望达到了顶点。
经过这一系列神操作,到了1999年股份制改造时,最后形成了“国资46%、宗家29.4%、员工24.6%”这个股权结构。
虽然国资是名义上的第一大股东,但所有人都默认,真正拍板的人是宗庆后。
国资方面也乐得清闲,你干得这么好,我干嘛要瞎掺和?
于是,宗老靠着超强的个人能力,实现了对娃哈哈的实际掌控。
但这也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娃哈哈的稳定和发展,太依赖宗老个人了。
事实三:股权能继承,宗老的威望没法继承
宗老离开后,留下一个董事长的位置,但这个位置不好坐。
宗老 过去四十年,以二股东身份牢牢掌控娃哈哈,显然靠的不仅仅是那29.4%的股权,更是一种法律没法规定的“软实力”。
比如,你和老员工一起在80年代蹬三轮卖过冰棍吗?你曾在90年代救活一个大厂、成为工人口中的“救世主”吗?这些经历塑造的个人魅力和绝对权威,是没办法写进遗嘱里传给下一代的。
所以,宗馥莉虽然合法继承了股权,但她很难瞬间继承父亲那种一呼百应的号召力。
事实四:娃哈哈商标权,宗馥莉一人决定不了
如何使用“娃哈哈”的商标,宗馥莉有决策权吗?
没有,因为她不是大股东。
那为啥宗老爷子有那么高的决策权呢?
这又回到了上一个事实,因为他的威望高,大股东默认宗老爷子决策。
刚好宗馥莉很想进行重大改革,当这些重大改革真的需要所有股东一致同意,尤其是大股东的同意时。那她的每一个新想法,都可能面临比父亲时代复杂得多的博弈。
所以才有,宗馥莉想要自立门户,搞一个叫“娃小宗”的新品牌,完全由自己说了算的品牌。
但是看过《水浒》的都知道,二股东想要自立门户,那和造反没啥区别,大股东再佛系也没法容忍这种事情的发生。

(“娃小宗”这个名字真的让人难绷,幸好还没注册下来,不然你和朋友说:“嘿哥们,帮我去买瓶娃小宗”,这画面简直不敢想)
![]()
事实五:她的利益和娃哈哈不完全一致
除了娃哈哈,你还要知道“宏胜”这家公司。
- 娃哈哈集团
:就是我们熟悉的娃哈哈品牌方,宗馥莉、国资、员工三方持股。
- 宏胜集团
:长期为娃哈哈做代工和销售的公司,由宗馥莉 100%实际控制。
这下你看出来了吧?这两家的利益天生就不完全一样。
在娃哈哈集团赚1个亿,宗馥莉大概能分到2940万。
但在宏胜集团赚1个亿,这钱基本上都是她的。
她同时是这两家公司的话事人,这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身份,难免会让各方心里犯嘀咕,担心资源和发展重心会如何倾斜。
而且这还不是猜测,这是长期存在的事实,这家代工公司,利润是娃哈哈集团的百倍不止。
事实六:宏胜的利润,远高于娃哈哈
如果有人告诉你,生产手机的富士康,利润是苹果公司的 200 倍,你可能会觉得这人是不是脑子有点问题?
![]()
但是数据显示,娃哈哈最初的代工厂——宏胜集团,在 2022 年,利润是娃哈哈集团的 255 倍,你说震惊不?
![]()
也就是说,娃哈哈大股东杭州国资的分红,相比宏盛股东的分红,不能说九牛一毛,只能说是不值一提。
差距确实有“亿”点大啊,这显然不正常。
以前以为厂长辛苦一生还穿布鞋,大家也有忍了,现在发现不仅海外资产百亿,继承人还想另立门户,这不论是哪个公司的大股东,也没法忍啦!
事实七:国资不再沉默
看到上面的事实,这第一大国资股东,肯定没法继续沉默下去了。
![]()
过去,国资之所以当“沉默的股东”,是因为宗庆后这位功勋厂长能把公司带得又好又稳。
但当宗老离去、企业出现动荡甚至资产可能面临风险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国资方的核心职责是“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它必须站出来履行责任。
最新的消息是,杭州市ZF相关部门已经成立了“专项工作组”介入处理娃哈哈事宜。
这意味着,过去的“默契”和“信任”已被新的“规则”和“监管”所取代。
总结一下
所以,娃哈哈的大乱斗,就不是一场简单的家庭内斗。
它是一场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多方博弈。
它的股权结构是一份历史契约,是创始人、国家和员工三方在特定时期达成的一种平衡。而宗老,就是这份契约最关键的“担保人”。当他离开,契约中的各方自然会重新审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寻求新的平衡点。
这个过程注定充满博弈和磨合,谈不上谁对谁错。
我们作为旁观者,通过这七个事实,能更好的看明白这场大戏背后的深层逻辑。
全文完,感谢你的阅读,如果觉得还不错,欢迎转评赞三连
我是陈小步,这个公众号我之前都是写万字长文,今年改风格了——
“像说相声一样说商业”。
这里有:热点新解读,科技新动态,营销好方法,成长好思维;
每周二五更新,欢迎关注。
最近写的文章篇篇阅读过万,感觉大家的厚爱,我准备建个小群闲聊商业,欢迎加我微信进群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