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最近楼市这几件事看得人心里发沉 —— 中山马鞍岛的房价从 3 万跌到 1 万 3,三四线的房子堆成山,昆明佛山经济排名还一个劲往下掉。今天咱不绕弯子,把这些事掰开揉碎了说,全是实打实的真话。
先给大伙摆摆实在情况。中山马鞍岛这地方,2021 年那叫一个风光,借着深中通道要开通的消息,房价飙到 3.1 万 /㎡,粤海城、招商臻湾府这些楼盘抢都抢不到。可现在再去看,粤海城的特价房才 1.37 万,招商臻湾府直接腰斩,算下来比峰值跌了 57% 还多。更讽刺的是,深中通道去年真开通了,说好的 “深圳上班中山住” 没成气候,反而成了房价泡沫破掉的信号。
再看三四线城市,那更是魔幻。荆门、信阳这些地方,房子库存够卖两年半,去化周期突破 30 个月。开发商被逼得啥招都用:昆明某售楼处撕了 “送车位” 的海报,换成更狠的 “买住宅送公寓”,相当于直接降价 25%,可还是卖不动,去化周期长达 28 个月;河南周口更夸张,搞 “首付分期三年免息”,就算这样,现房比两年前还是降了 15%。洛阳、唐山的房价甚至跌回五年前,现房成了 “烫手山芋”。
昆明和佛山这两个城市更让人揪心。佛山 2024 年 GDP 排名从 17 名跌到 20 名,掉了整整三位;昆明呢,产业没撑起来,楼市先崩了,一边是烂尾楼等着盘活,一边是新房拼命降价,银行都不敢放房贷了。这俩城市的共同点,都是产业升级卡了壳,经济顶不上去,房子自然没人接。
为啥会变成这样?咱往根上挖。马鞍岛的暴跌,根本是 “概念炒作遇冷”。当年开发商吹 “深中通道 1 小时通勤”“湾区枢纽”,可通道通了才发现,深圳到马鞍岛的通勤成本比想象高,岛上规划的学校、商业配套迟迟兑现不了。更关键的是,深圳的购房者不买账了 —— 深圳前海房价 9 万多,马鞍岛虽然便宜,但没产业支撑,谁愿意天天跨城折腾?
三四线库存高企的病根更扎心:人走了,产业空了。河南信阳光常住人口就流走 279 万,房子比人还多,这库存咋去?六大国有银行 65% 的房贷额度都投给了长三角、珠三角,三四线连贷款都难批,开发商资金链一断,要么破产要么割肉,今年一季度就有 43 家中小房企倒闭。这不是偶然,是人口和资金用脚投票的结果。
昆明佛山的问题,本质是 “经济跟不上房价”。佛山靠传统制造业起家,可现在家电、陶瓷这些产业升级慢,新兴产业又没起来,就业岗位少了,买房的人自然就少;昆明更依赖旅游业,疫情后复苏乏力,又没别的支柱产业,经济撑不住,楼市能好才怪。没有产业托底,房子就是空中楼阁。
这些事带来的影响,咱普通人感受最真切。马鞍岛有业主拿着两年前的价格单哭,同户型蒸发 40 万,当初奔着 “投资升值” 买的房,现在成了 “负债包袱”;三四线更惨,河南张先生去年怕烂尾不敢买期房,今年买了现房,资产反而缩水 40 万,想换学区房的二手房挂半年,降 10% 都没人问。开发商日子更难过,中小房企要么 “割肉求生” 要么跑路,保利这些头部房企倒趁机抄底核心城市,行业彻底分化。
对城市来说,影响更长远。佛山经济下滑,就业机会跟着少,年轻人留不住;昆明库存压得地方财政难受,想搞产业升级都没资金。楼市和经济就像两条腿,一条瘸了,另一条也走不快。
最后说点我的实在观点,可能不好听但管用。第一,楼市的 “神话时代” 彻底结束了,别再信 “买哪里都涨”,马鞍岛的例子摆着呢,没有产业和人口的地方,概念吹得再响也是泡沫。第二,三四线的 “库存危机” 不是短期能解的,人口流失和产业空心化是死结,那些 “降价促销” 看着诱人,背后全是坑。第三,城市竞争早不是比谁盖的房子多,而是比谁的产业强,佛山要是能把制造业升级搞起来,昆明要是能找到新的经济支点,楼市自然能稳,不然一切都是白搭。
咱普通人看着这些事,其实该明白一个理:房子终究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那些靠炒作起来的房价,早晚要回到和城市实力匹配的位置。这不是唱衰楼市,是看清现实 —— 只有经济扎实了,房子才真的有价值。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