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桃浦镇迎春苑的居民们曾向“新民帮侬忙”微信公众号多次反映,在这个1998年建成的老旧小区内,1024户居民共用192个“流动车位”。近年来,由于不少住户都添置了新能源汽车,“加桩难”“充电难”问题日益凸显,而由此引发的私拉乱接、飞线充电等乱象更是屡禁不绝,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新问题中的“老大难”是否有解决之道?帮忙君在现场调查中了解到,一份指引的出台,成为了破解困局的关键。
先天不足
矛盾重重
迎春苑的“充电之痛”,是无数老旧小区的缩影。迎春苑建于1998年,现有1024户居民。它的“先天不足”在新能源汽车普及后被无限放大:最窄道路仅容一辆车通行,192个车位全是“见缝插针”的流动位,个人装桩的条件就不存在;小区原有电路老化,电容负荷早已饱和,电力公司上门勘察后只能摇头;更棘手的是,小区新能源车从2020年的不足20辆增至50余辆。“一桩难求”导致私拉电线、车位纠纷等投诉居高不下。
不是不想装,是处处碰壁!
车主陈女士曾试着申请,跑了电力公司、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四趟,都卡在“没有固定车位证明”上;后来呼吁装公共充电桩,又被一连串问题难倒:
公共车位装了桩会不会变成个人“专属位”?
电路过载起火谁负责?
电费收益怎么分?
迎春苑党总支书记葛霞芳当时对“不同的声音”也是一筹莫展。
各方各有顾虑:万一同意装了,电路跳闸全小区有意见,出了火灾物业担不起责任,面对居民申请物业只能连连摆手;业委会曾组织过三次讨论,结果支持的车主认为“方便大家”,反对的居民怕“占空间、不安全”。
谈到最后没个结果,没有明确规则,连“怎么表决”都不知道。
桃浦镇司法所介入调研后,将这些难题归为三点:产权堵点(无固定车位难私装)、权责堵点(各方怕担责推诿)、流程堵点(多部门审批无指引)——而解开这些“死结”的钥匙,正是普陀区新出台的《居民社区安装新能源电动汽车公用充电桩软法指引》(后简称“指引”)。
指引出台
破解三难
今年5月,随着迎春苑综合修缮工程竣工,道路拓宽后新增50余个地面车位,装桩的物理空间有了,但“怎么装、谁来管、出问题找谁”的疑问仍悬在居民心头。在桃浦镇相关部门牵头下,迎春苑小区“充电桩项目协调专班”正式成立,“前置化解纠纷”成了头等大事。此时,《指引》的出台,恰好为这些问题提供了“标准答案”。
![]()
小区公共充电桩
这部《指引》虽无强制力,却像一套清晰的“操作手册”,将迎春苑的破局经验提炼为三大“标准化模块”:
▶ 一是定框架,破解“权责推诿”。针对“物业怕担责、业委会无抓手”,《指引》构建起“社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第三方企业”四级协同机制,明确各方“责任清单”:居委会负责统筹资源、协调矛盾;业委会依法组织业主表决,管理充电收益;物业承担日常巡查、秩序维护;第三方企业负责设备建设、安全运维。
现在各司其职,谁该做什么、出了问题找谁,一目了然。
葛霞芳举例充电桩显示屏故障,居民找物业,物业当天就联系第三方企业维修,维修进度还在业主群公示。
环节透明,猜忌自然少了。
▶ 二是明规则,化解“利益矛盾”。
装公共充电桩,也要尊重不充电居民的意见。
《指引》设计的“分级表决”机制,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到了实处。按照《指引》规定:像“成立充电桩工作小组”这类程序性事项,只需“参与业主占总数2/3以上、同意业主占参与人数1/2以上”即可通过,保证项目高效启动;而涉及“改建公共车位”“确定服务费分成”等核心利益的事项,必须满足“参与业主占总数2/3以上、同意业主占参与人数3/4以上”。正是这套规则,让迎春苑的业主大会顺利通过方案。葛霞芳回忆,最终业主大会以“参与业主占总数92%、同意业主占参与人数88%”的高票通过。
▶ 三是梳流程,打通“审批迷宫”。针对居民“跑断腿仍办不成事”的困境,《指引》详细列出了装桩的全流程指引:从“业主表决”到“电力接入”,再到“消防验收”,每个环节需要找哪个部门、准备哪些材料、多久能办结,都写得清清楚楚。
以前不知道找谁,现在照着《指引》走,第三方企业会统一向供电公司申请专线接入,居民不用自己跑部门。
车主冯先生说,小区装桩时,从提交申请到通电,只用了不到两个月。
要是没有《指引》,估计还得拖半年。
充电桩选址扰民怎么办?消防安全又该如何解决?而针对这些问题,《指引》考虑到了具体“细节”:充电桩旁必须配备灭火设备,选址要避开居民窗户(减少噪声影响),甚至连“充电车位怎么划线”都有建议。
这些细节不是凭空想的,是《指引》帮我们提前想到了可能的矛盾。
业委会主任黄志毅讲,小区充电桩最终选在东西两区边缘,既方便车主进出,又不影响居民休息。
这都是照着《指引》建议优化的。
帮忙君走进迎春苑,看到在一排崭新的充电桩旁边都配备了灭火设备。
![]()
充电桩一应俱全配备灭火设备
既解决装
又解决管
近日,在各方努力下,迎春苑12个公共充电桩正式投入使用,但葛霞芳和居民们都清楚:
加桩只是第一步,管得好、用得久,才算真解决问题。
而《指引》的价值,恰恰体现在后续的长效管理中——它不仅告诉小区“怎么装”,更指导着大家“怎么管”。
按照《指引》中“加强日常巡查,及时排查隐患”的要求,物业制定了“日巡”制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在业主群上报。针对“燃油车占位”,小区采取“先到先得、物业引导”的柔性治理,物业在必要时会协助联系车主,并倡导业主错时停车。
虽然要轮流充电,但比起开车去小区外找充电桩要省心省力多了。1度电1.25元,比外面省一半还安全。
车主冯先生高兴地说道。
![]()
车主正在给新能源汽车充电
“充电收益需公开透明,兼顾公共利益”,依照《指引》要求,迎春苑制定了清晰的价格机制:每度电1.25元,其中0.1元划入业委会公共收益账户(按约定50%补充维修基金,专款专用),0.2元用于物业巡查及保洁成本。黄志毅表示:
没充电需求的居民也能受益,大家才会真心支持。
而同为老旧小区的雪松苑,仅用3个月就安装了155个充电桩,规模是迎春苑的12倍。目前,《指引》又被细化成“11个标准节点操作模板”,从“业主表决”到“设备验收”逐一明确,让其他小区“照着做就能成”。
以前觉得老小区装充电桩是“不可能的事”,现在有了《指引》,我们也敢尝试了。
一位其他小区的业委会成员说,他们正组织业主讨论,“流程清晰、规则公平,居民的顾虑少了很多”。对此,帮忙君将继续关注。
帮侬忙工作室
策划 | 钱俊毅
文字 | 季晟祯 王军
摄影 | 季晟祯 受访者
编辑 | 钱俊毅 姚储杰
编校 | 杨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