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城他生于1956年9月24日,北京人,家里爸妈都沾点文学边,父亲顾工是军旅诗人,母亲梅洁也写东西,从小环境就挺文艺。顾城小时候就显露出天赋,12岁写出那首诗,后来在1970年代末跟北岛、舒婷他们搞朦胧诗,打破当时诗坛的死板规矩,推崇自由和个性。
他的诗风清新,带点哲理味,人家叫他童话诗人。1980年代是他高光期,出过《黑眼睛》《北方的孤独者之歌》这些诗集,粉丝不少。1985年还成了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那时候风头正盛。
![]()
不过顾城这人性格上问题不小,内向敏感,还特别固执,活得像在自己的泡泡里,不太接地气。认识他的人说,他平时话少,但控制欲强得吓人。这种性格在生活里埋下不少隐患,早年他就是早产儿,头40天在保温箱里待着,没跟父母多亲近,可能从小就缺安全感,慢慢养成偏执的毛病。反正他的人生轨迹从文学天才起步,但私下里一塌糊涂。
![]()
1979年,顾城坐火车遇到谢烨,她小他两岁,上海人,外语系学生,长得漂亮又有文化,两人一拍即合,很快就恋爱了。谢烨家里不答应,觉得顾城没稳定工作,性格怪异,不是靠谱对象。
顾城为了证明诚意,在谢烨家门外搭木箱住了四年,风吹日晒的,最后打动人家,但条件是去医院查精神状态,他过了关,1983年8月5日结了婚。婚后谢烨基本把自己的前途搁一边,全心帮顾城,整理诗稿,管家务,成了他创作的靠山。没有她,顾城的很多作品可能都出不来。
![]()
1988年,他们生了儿子顾杉木,小名叫木耳,英文名Sam。那年他们移民新西兰,住到激流岛上,过起相对隔离的生活。顾城对婚姻的态度越来越扭曲,他要求谢烨随时在眼前,创作时家里不能有丁点噪音,谢烨一出错就挨骂。
他对儿子更冷淡,觉得孩子抢谢烨的注意力,影响写诗,所以硬把顾杉木寄养到别人家,谢烨不舍也没辙。顾城这人依赖谢烨到极致,连生活琐事都靠她,诗稿整理啥的,全是她干。
事情复杂起来是从1986年开始,顾城在北京诗歌会上认识李英,北大中文系女生,年轻热情,对他的诗迷得不行,主动追他。顾城很快就陷进去,还给自己找理由,说李英跟他天生一对,谢烨只是现实中的附属。
1987年出国前,李英当着谢烨面表白,顾城公开偏向李英,谢烨忍了没闹。1990年,李英办手续到新西兰,跟他们住一起。从那起,谢烨像保姆一样干活,顾城和李英公开亲热。顾城还幻想啥女儿国,自己当唯一男人,这种畸形关系把谢烨压得喘不过气。她给家里写信,说想过正常日子,或许李英的出现让她觉得能分担点压力。
![]()
1992年,顾城和谢烨去欧洲讲学,李英跟个语言老师跑了。顾城回来后打击大,情绪低落,常拿谢烨和儿子出气。谢烨彻底失望,认识华裔学者陈大鱼,两人渐渐有感情。她开始计划离开顾城,跟陈大鱼走。1993年10月8日那天,谢烨准备出发,被顾城发现。
他情绪崩盘,用斧头砍死谢烨,然后在树上自缢。谢烨送到医院没抢救过来。警方调查显示,顾城留下遗书,提到爱儿子和妻子,没他们活不下去,还说愿儿子别太像自己。这事件震惊海内外,一个写美诗的诗人干出这事,让人难以接受。根源是顾城把谢烨当成存在基础,李英走已经伤他一次,谢烨再离,他彻底扛不住。
![]()
顾城对儿子顾杉木的态度从头就冷漠,他嫌孩子干扰创作,寄养出去,基本不带。遗书里那句愿你别太像我,透露出他知道自己问题多,不想儿子重蹈覆辙。
事件后,5岁的顾杉木在岛上朋友家待着,完全不知情。顾城的姐姐顾乡把他接走,带离激流岛,负责抚养。她不想孩子背包袱,每次问起父母,就说父亲是诗人,母亲温柔,其他不提。也不让接触顾城的诗,怕影响心理。
![]()
顾杉木在新西兰长大,每天坐渡船上学,顾乡接送。她儿子弥乐跟他关系好,算唯一亲人。因为寄养和没中文环境,他汉语渐渐忘光,跟爷爷顾工联系少,感情淡薄。他对文学没兴趣,偏爱理工,爱弄机械、数学啥的。
2006年,18岁时考进奥克兰大学工程系,成绩拔尖。学费靠朋友建的木耳基金会出。那年顾乡才告诉他父母的事,把遗书给他看。顾杉木反应平淡,可能小时候记忆模糊,对父母没深印象。
大学毕业后,顾杉木在新西兰IT公司当程序员,日子过得普普通通。听说他结了婚,生孩子,在当地华人社区活跃,但不会说中文。对父母了解基本靠网资料,悲剧没对他人生冲击太大。他活得跟顾城完全不一样,没沾文学边,专注实际工作,家庭稳定。这正中顾城意愿,他不想儿子像自己那么纠结、偏执。
![]()
回顾顾城一生,他是天才诗人,影响一代人,但生活管理一塌糊涂。依赖谢烨却控制过头,导致悲剧。李英的事加剧矛盾,陈大鱼出现给谢烨出口。顾城早产背景可能影响性格,但他没寻求帮助,任由问题发酵。
谢烨付出多,却没好下场,当保姆还得忍第三者。顾杉木运气好,有姑姑护着,避开阴影,过上平凡日子。在新西兰那种环境,长大没文化冲突,融入当地华人圈。
到现在2025年,顾杉木应该快40岁了,继续程序员工作,家庭和睦。他没公开露面,低调生活。顾城的诗还在流传,但事件提醒人,才华不等于品格。
诗人形象崩塌后,很多读者反思,艺术和现实被混淆。顾杉木没像父亲那样钻牛角尖,选择理工科,稳定就业,这在当下社会挺实用的。比起顾城漂泊不定,他脚踏实地,结婚生子,过正常人日子。
这事也让人想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顾乡抚养方式聪明,不让孩子早知真相,避免心理负担。基金会帮忙,社会支持让他上大学。顾杉木对中文遗忘,说明环境影响大,但他没怨恨,平静接受。相比顾城一代,经历动荡,他这一辈在新西兰安稳成长,没那么多内心冲突。
顾城事件过去30多年,诗坛变迁大,现在更多人关注现实话题。他的诗集还卖,但争议不减。有人辩说他精神问题,但事实是他动手杀人,自杀逃责。谢烨是最无辜的,付出一切却被害。顾杉木活成这样,或许是她在天保佑。总之,这故事告诉人,生活别太理想化,平衡好情感和现实,才不酿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