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在澳大利亚找到了一块超古老的化石,竟然是一只大约 1.51 亿岁的蚊子化石!
它可能要彻底颠覆我们对昆虫进化的传统认知啦!
这只古老的蚊子可不是我们平常看到的那种吸血蚊子,它属于摇蚊科,是一种不吸血的蚊蚋,通常生活在淡水环境中。
这次发现的化石被命名为 “塔尔布拉加淤水之蝇”,是不是名字听起来就很特别?
它的发现地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塔尔布拉加鱼类沉积层。
说到这个发现,那可真是意义重大。
![]()
以前我们一直以为,摇蚊科下的蜉蝣亚科可能起源于北半球的劳亚大陆,然后再向南扩散。
但是这次在澳大利亚发现的这只古老蚊子化石,却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观点。
西班牙多尼亚纳生物站的研究员维克多・巴拉诺夫说,这件化石是南半球已知最古老的发现,它表明这类淡水动物可能起源于南方的冈瓦纳古大陆。
其实研究人员在考察这只古老蚊子的化石标本时,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他们一共考察了六件化石标本,从蛹到羽化成虫的各个阶段都有。
结果发现,这些标本的身体末端都有一种盘状结构。
这种结构通常是在潮汐环境中发挥作用,帮助生物附着在物体表面的,所以以前一直被认为是海洋物种的专属特征。
![]()
可是塔尔布拉加地区的沉积物和化石证据都表明,这里在远古时代是淡水栖息地。
这可就矛盾了,也说明了摇蚊科昆虫的环境适应能力简直太惊人了。
关于蜉蝣亚科的起源,一直都存在争议。
早期理论觉得它起源于冈瓦纳大陆,后来因为南半球化石记录有限,加上欧亚大陆发现了侏罗纪时期的古生物化石,部分科学家就提出了劳亚大陆起源说。
但这次澳大利亚的发现,可算是为 “冈瓦纳起源说” 提供了有力证据。
而且现在蜉蝣亚科的物种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像南美洲、澳大利亚、南非和新西兰这些地方。
它们在这些地方的零星分布,其实是地理隔离的经典案例。就像瑞典昆虫学家拉斯・布伦丁在 1966 年说的,冈瓦纳古大陆的分裂就是驱动这种演化分离的根本原因。
不过虽然这次的发现很重要,但南半球化石的整体匮乏,还是让我们很难全面了解这类昆虫的进化史。
![]()
现在已知的蜉蝣亚科化石绝大多数都来自北半球,之前在南半球的记录就只有两例,一个是澳大利亚的始新世标本,另一个是印度的古新世化石。
澳大利亚博物馆与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古生物学家马修・麦卡里就说,化石研究一直都有北半球偏向性,这可能让我们对很多物种的起源地都产生了错误的假设。
不仅仅是摇蚊科化石,最近在澳大利亚还有其他一些很有意思的古生物发现。
比如今年 5 月,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北部的曼斯菲尔德地区,从距今约 3.5 亿年的石炭纪地层中,识别出一种带爪四足动物的化石足迹。
极可能属于爬行动物,这可是将爬行动物的起源比之前认为的提前了大约 4000 万年。
还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卢静研究员带领的中澳研究团队,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乔治娜盆地发现了约 4 亿年前的 “南方古椎鱼” 化石,这也为破解古椎鱼的系统发育位置提供了关键证据。
![]()
这些发现都让我们看到,澳大利亚真的是一个古生物化石的宝库。
每一块化石的发现,都可能会改变我们对古生物进化的认识。就像这次的 1.51 亿岁蚊子化石,它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古代生物地理分布格局的新窗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