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十一刚有点“没意思”的苗头,京东直接扔了个大招,要在平台上卖车了。
10月14号那天,京东开11.11惊喜开放日,当场宣布要和宁德时代旗下的时代电服、广汽集团一起搞一款“国民好车”,11月9号正式发布,而且只有京东上能买到。
这事儿听着新鲜,但细想其实是京东的老路子,反向定制。
以前这模式用在家电、3C上挺溜,这次搬到汽车领域,还是大规模搞,挺敢的。
![]()
更关键的是,这是京东头一回把车企、电池厂商、销售渠道三方资源捏到一起,搞新的汽车销售模式。
本来双十一越来越平淡,这下倒是多了个能聊的点。
这款车的定位也挺明确,就是盯着普通人的日常通勤,主打外形、安全、续航、价格这四块。
能覆盖九成以上的通勤需求,这个目标不算飘,毕竟大部分人开车就是上下班、买个菜,太复杂的功能其实用不上。
![]()
而且三方分工特别清楚,广汽负责把车造好,宁德时代管电池和换电的事,京东就专心卖,还明确说了“不碰制造”。
这种各司其职的玩法挺好,省得谁都想管,最后啥也干不好。
销售方式也挺有意思,线上选配置,线下提车,还能选不同套餐,比如贴车衣、配车品、加养护服务,跟买手机选配件似的。
汽车这么大的物件,线上定制会不会不方便?但后来发现,京东线下有近3000家自己的养车门店,还有四万多家合作店,提车、后续服务都能落地,这点倒是考虑到了。
![]()
不过话说回来,买车毕竟不是买手机,再方便也得让大家摸得着、试得爽才行,不然光线上说得多好,也难让人放心。
京东卖车不是“一时兴起”,十年铺垫早有伏笔
可能有人觉得京东是突然想起来卖车,其实不是,它在汽车这块已经折腾十年了。
2012年就开始卖玻璃水、脚垫这些小物件,算是先摸个门,2015年跟腾讯一起投了易车,才算沾到整车的边,2022年把“京东京车会”改成“京东养车”,把配件和线下维修捏到一起,到2023年干脆成立了独立的汽车事业部,把整车、车品、养车这些业务全整合了。
![]()
今年5月,京东的子公司还申请了“Joyrobotaxi”的商标,不少人说这是想搞自动驾驶。
京东从卖小零件到卖整车,再往智能驾驶靠,每一步都挺有规划,不是脑子一热就冲进来的。
而且它平台上有6亿多活跃用户,其中2亿是车主,新能源车主也有1000多万,这流量池确实够大,卖车的时候不用从零开始找客户。
不过有优势也有麻烦,汽车这东西,又贵又不是经常买,跟京东以前卖的快消品、家电完全不一样。
![]()
大家买的时候会想很多,比如好不好用、售后行不行,决策时间特别长。
京东在3C、家电领域的服务口碑不错,但想把这套直接搬到汽车上,怕是没那么容易。
毕竟修个手机和修个车,难度和用户期待完全不是一回事。
经销商“寒冬”里,京东的模式能成“救命稻草”吗?
![]()
现在汽车经销商的日子可不好过,不少都在亏。
2024年一年就有四千多家4S店关门,平均一天就少12家,今年上半年也没好到哪去,又有一千多家快撑不下去了。
很多经销商卖车都是“卖得越多亏越多”,因为拿车的成本比卖价还高,这种情况挺普遍的。
京东这时候进来,会不会给行业带来点新东西?不好说。
![]()
现在年轻人习惯线上消费,就喜欢价格透明、服务方便的模式,截至10月15号上午,已经有近15万人在京东上关注这款“国民好车”,说明大家对新玩法还是好奇的。
而且京东有线上的电商体系,线下有门店,还有京东到家、金融这些业务能帮忙,比如分期买车、上门服务,这些都是传统经销商不一定有的优势。
但也得看到问题,传统4S店虽然日子不好过,但在试驾体验、售后维修上还是有积累的。
京东想抢市场,就得把这些短板补上,不然光靠线上方便,还是留不住客户。
![]()
汽车是很多家庭最大的一笔消费,大家掏钱的时候肯定慎之又慎,不是光靠“新鲜”就能打动的。
11月9号这款车就要正式亮相了,京东这套新模式到底行不行,到时候看市场反应就知道了。
毫无疑问,它给双十一添了把火,也给汽车行业提了个新方向,但最后能不能成,还得看车的质量过不过硬、价格合不合理、服务能不能跟上。
毕竟不管模式多新,最终还是要落到“用户觉得值”上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