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月份以来,中美贸易关系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细心观察的人都能感受到,两国经济博弈的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这种变化体现在贸易数据和战略思维上。
![]()
![]()
2025年10月的全球经贸版图上,一场关税威胁的“过山车”行情骤然上演——10月11日特朗普宣称将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0%关税的强硬表态余音未散。
10月13日美国财长贝森特便紧急改口“关税不一定要发生”,而10月14日零时,中国对美船舶的特别港务费反制措施已准时落地。
这场为期半月的博弈,清晰勾勒出中美贸易战攻守态势的深刻逆转。
![]()
美方此次发难始于稀土领域的博弈升级。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宣布扩大出口管制范围,将超硬材料、部分中重稀土等关键物项纳入管控,直指美国军工与高科技产业的供应链命脉。
作为回应,特朗普在10月11日公开威胁,计划自11月1日起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0%关税,较3月已达54%的税率再翻近一倍。
![]()
![]()
更具威慑性的是,美国财长贝森特同期透露,85名参议员已准备支持授权对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征收最高500%的关税,试图通过多领域施压打破僵局。
然而,这套“极限施压”的传统套路很快遭遇现实阻力。
金融市场率先用脚投票,10月11日标准普尔500指数单日暴跌2.1%,创4月以来最大跌幅,华尔街对贸易战升级的恐慌情绪迅速蔓延。
![]()
美国国内的产业压力更趋显性:农业州议员联合致信特朗普,警告关税升级将导致选民反弹,毕竟过去四年美国食品杂货价格已上涨25%,关税成本早已转嫁至消费者身上。
化工企业则因中方对丙酸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陷入被动,而芯片企业正面临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启动的反垄断调查。
多重压力下,贝森特在10月13日的采访中罕见释放缓和信号,承认“沟通渠道已重新开放”,并表示100%关税并非必然选项。
![]()
![]()
美方态度的急转弯,与中国坚实的经济韧性形成鲜明对比。
10月13日海关总署发布的前三季度数据显示,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33.6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其中出口19.95万亿元,增幅高达7.1%,三季度增速更是跃升至6%,9月单月进出口值创年内新高。
![]()
更关键的是,市场多元化战略已构建起有效的风险缓冲:前三季度中国对东盟、非洲、中亚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9.6%、19.5%和 16.7%,对“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占比已达51.7%,完全对冲了对美贸易波动的影响。
出口结构的优化更显底气,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1.9%,工业机器人出口量激增54.9%,“新三样”产品持续扩张,印证中国制造业正稳步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
![]()
在经贸数据公布的同一天,中国的反制措施如期落地,展现出“言出必行”的战略定力。
10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以14字回应美方威胁:“这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明确划清政策红线。
![]()
10月14日零时,交通运输部《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正式生效,对美籍、美企运营或持股超25%的船舶按每净吨400元起征费用,并将逐年递增,精准回应美方此前的同类措施。
![]()
与此同时,商务部将部分美企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与稀土管制、反垄断调查形成组合拳,直击美国供应链薄弱环节。
这场博弈的深层变化,更体现在全球产业链格局与盟友态度的微妙转向。
![]()
当特朗普试图游说欧洲盟友共同施压时,法国、西班牙、瑞典等国高级官员却在10月密集访华,不愿被迫选边站。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愈发凸显:作为掌握全球大部分稀土生产加工能力的国家,其出口管制直接影响F-35战机永磁体供应,而美国的稀土替代技术距量产仍有5年差距。
![]()
在科技领域,国产超高速实时示波器突破90G赫兹带宽,打破西方封锁,芯片自给率已从5%提升至35%,技术自主的突破正在重塑竞争格局。
截至10月17日,中美工作级会谈虽已重启,但11月1日的关税生效期限仍悬而未决。
![]()
结语
不过这场十月博弈已传递出清晰信号:美国对华关税的威慑力正不断衰减,中国已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布局。
正如北京大学教授王勇所言,稀土只是缩影,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与多元市场布局,已构筑起抵御单边主义冲击的坚实 “钢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