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卧空山意寂寥,长因喜极自魂消。
狂歌每逐桃花片,小立多逢柳絮条。
偶把茶瓯留客话,时烧药鼎学仙谣。
閒来细检琴中趣,半是冰弦润玉苗。
![]()
这首七言律诗以空山为背景,勾勒出一位隐逸者的生活图景。
全诗围绕“寂寥”与“喜极”的矛盾展开,通过狂歌逐花、小立观絮、烹茶待客、炼药学仙等日常片段,将隐逸生活的清冷与精神的丰盈熔铸一体,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而自得其乐的生命境界。
![]()
首联“久卧空山意寂寥,长因喜极自魂消”
开篇点明隐居环境与心境的双重性。
“久卧空山”勾勒出长期独处的清冷,“意寂寥”直陈内心的孤独;但“长因喜极自魂消”笔锋一转,以“喜极”破寂寥——这种喜悦并非来自外界刺激,而是隐逸生活中精神自足的爆发。
首联以矛盾起笔,为全诗定下“寂中见乐”的基调。
![]()
颔联“狂歌每逐桃花片,小立多逢柳絮条”
转入具体场景,展现隐逸者的日常狂态。
“狂歌逐桃花”化用陶渊明“桃花源”意象,却以“逐”字赋予动态——非静观桃花,而是与花共舞,将隐逸之乐推向极致;“小立逢柳絮”则取静态画面,柳絮飘飞间,隐者驻足凝视,物我交融。
一狂一静,一动一静,暗合道家“动静相宜”的哲学。
![]()
颈联“偶把茶瓯留客话,时烧药鼎学仙谣”
双景并置,工对精巧。
前句“茶瓯留客”写待客之雅:以茶为媒,与客清谈,尽显隐者风骨;后句“药鼎学仙”则透露出对超凡境界的追求——炼药非为长生,而是借仙谣之韵,将精神提升至空灵之境。
此联将世俗交往(留客)与超验追求(学仙)并置,暗含隐逸生活的双重性:既入世待客,又出世求仙。
![]()
尾联“閒来细检琴中趣,半是冰弦润玉苗”
以琴收束,升华主题。
“细检琴中趣”点出隐者对精神生活的精微体察;“冰弦润玉苗”则以冰弦喻琴音之清冷,以玉苗喻琴身之温润,刚柔相济间,暗合隐者“外冷内热”的生命状态。
尾联将琴趣与自然意象结合,暗示隐逸之乐的本质:在清冷中寻得温润,在孤独中绽放精神之花。
![]()
这首诗以空山为舞台,通过狂歌、观絮、烹茶、炼药、抚琴等日常片段,构建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精神图谱。
![]()
它告诉我们:真正的隐逸不在于避世独居,而在于以“寂寥”为底色,以“喜极”为点缀,在清冷与温润、世俗与超验的矛盾中,寻得精神的自足与生命的丰盈。
![]()
诗中的隐者,既是空山的独居者,更是精神的狂欢者——他的琴弦上,跳动着冰与玉的交响,他的茶瓯里,沉淀着仙与俗的对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