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彭博社一声爆料,G7财政部长们要“合谋”,商量怎么对付中国的稀土管制。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更是放狠话:要和“全球民主国家”一起行动,因为“中国对世界供应链鞭长莫及”。这话听着熟不熟?每次西方被打痛,第一反应就是“联合盟友”。可问题是,这次他们抱团取暖的样子,怎么看怎么像“被掐脖子后求氧气”。
![]()
10月9日,中国对稀土出口实行新规,这一刀捅在了美欧产业链的软肋上。你以为“稀土”只是地里挖出来的石头?错了,那是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心脏血液。导弹、芯片、电动车、风电机组……没有稀土,全都趴窝。换句话说——中国这招,不是“贸易战”,而是“神经中枢打击”。
要知道,全球70%的稀土供应来自中国,欧元区更是70%都靠从中国进口。就连他们那些号称“自主制造”的高端装备,原材料也绕不开中国。以前他们嘴硬,说要“供应链去中国化”,现在发现,去得了一时,去不了一生。
德国财政部长说要“联合行动”,但又提醒别伤到自家经济;加拿大的贸易部长高喊“不能让供应链被当武器”,转头却也不知道该咋办;英国发言人更无奈,只能重复那句外交废话——“我们会采取行动”。全场最急的是美国,贝森特当场喊话:要拉上澳大利亚、印度、日韩,搞“全面回应”。看似气势汹汹,实则心虚到骨子里。
美国当然早就想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们自己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后来因为成本高、污染大,全关了。连开采技术都丢了。如今稀土需求暴涨,他们才发现自己“去中国化”搞成了“去自己化”。
![]()
更讽刺的是,这些年美国也试过“复产”。加州的芒廷帕斯矿复工了,但一查流程——原矿要运到中国加工,再运回美国使用。你没看错,美国的“稀土独立计划”,最后竟成了“中国帮他们精炼”。这就像想戒烟却让烟草厂代戒,笑掉大牙。
而欧盟的表现更是典型的“嘴上强硬,手上软”。欧盟轮值主席国丹麦外长拉斯穆森喊着要“强硬回应”,可下一句立刻怂:“不会单独对中国征关税”。这意思就是,想硬,但不敢真硬。因为欧盟太清楚,若真掀桌子,最先崩的不是中国,而是自家新能源、军工和高科技产业。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一句话,直接把风向压了回去——“中国依法对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目的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符合国际惯例。”这话看似温柔,实则刀锋藏在字缝里。中国没说“禁止”,只说“依法管制”;没说“报复”,只说“履行义务”。表面平静,实则每个字都在提醒西方:别拿中国的耐心当成软肋。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一边要谈,一边又加税、威胁、恐吓。这就像一个欠债不还的人,反而对债主摆架子——既想借钱,还想骂人。真要这么搞,就别怪中国“不讲情面”。毕竟,这不是中国第一次看到美国的“双标秀”:当年美国自己禁芯片、限AI、断光刻机的时候,可没说什么“贸易自由”。现在轮到中国管控稀土了,他们立刻喊“经济胁迫”。这逻辑,连他们自己都编不圆了。
![]()
他们早就习惯了在供应链上占主导、发号施令。如今第一次发现,有个亚洲国家能控制他们的神经系统,他们慌了。慌到要“联合民主国家”一起抵抗,慌到要拉上IMF、世行打舆论战。可越是拉人越显得无力——毕竟这场博弈,靠嘴不是赢的,得靠手里的资源。
这局,中国已经在下先手棋。美国急着在亚洲布局稀土替代,澳大利亚、加拿大也在吹“新矿计划”,可问题是——哪有几年能补上几十年的缺口?技术、设备、环保、产能、成本,样样都卡着。别说替代中国,就连维持供应都困难。何况中国还有全产业链:从矿石、提炼、加工到终端应用一条龙。你就算挖到了矿,也得靠中国的技术和设备来炼。
所以这次的“G7合谋”,其实更像一场“自我安慰会”。他们嘴上喊“要对中国统一回应”,心里却各打各的算盘。美国想借机搞政治绑架;欧盟怕经济挨刀;日本和韩国更不想得罪中国——因为那意味着自家汽车、电池、芯片通通遭殃。
真正的现实是:西方一直想给中国“卡脖子”,结果反手被中国掐住“动脉”。这就是时代的轮回。现在的中国,不再是当年的“原料提供国”,而是“全球链条的核心”。稀土这张牌,不是威胁,是警告:别以为你能主导一切,世界早变了。
未来的供应链,不是靠谁制裁谁,而是谁能共赢谁。但显然,G7还没学会这门课。或许等到他们再开一次紧急会议,发现会议桌上连稀土麦克风的磁环都断供了,才会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世界的中心,早就不在他们手里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