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达川区持续深化残疾人关爱服务,围绕“室内行动安全、如厕洗澡便利、居家环境改善、照护负担减轻”四大目标,精准推进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以精细化服务打通民生保障“最后一米”,切实提升残疾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
家住赵固镇水文村的潘传明患有视力残疾,平时洗澡、上厕所都需要人帮助。现在得益于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人员根据他的实际需求,不仅安装马桶替代老式蹲厕,还在卫生间墙壁加装了扶手,同时配备了恒温热水器。他终于能自主完成上厕所、洗澡这些事了。说起现在生活的便利,潘传明赞不绝口。
![]()
达川区赵固镇水文村村民 潘传明:旧厕所环境也不好,上厕所也很不方便,经常磕磕碰碰的。现在改成的厕所,又安上了马桶(等)方便得多了。也能够减轻我老婆的负担。
![]()
同样感受到改造带来便利的,还有管村镇蹇坝村村民刘德训一家。早年,刘德训因高血压引发脑溢血导致偏瘫,常年卧床,日常照护成了家属王启珍最沉重的负担。了解到刘德训的情况后,达川区残联第一时间将其纳入改造范围,为他量身定制了多功能护理床,既保障了安全,又大大降低了照护难度。
![]()
达川区管村镇蹇坝村村民刘德训家属 王启珍:给我们拉这个床来,对我们也有很大的好处。像吃饭,我们就不用给他喂了,弄个板板放在上面,他可以自己吃。睡觉也方便,把(它)摇下去。病人高兴,我们照顾的人也高兴。
![]()
民生服务的温度,藏在每一个“量身定制”的细节里。近年来,达川区始终将残疾人关爱服务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聚焦重度残疾人家庭“出行难、如厕难、照护难”,坚持因户施策、精准适配,针对肢体、听力、视力等不同残疾类型,精准配备坡化出入口、闪光门铃、助行器、马桶、便捷厨具等设施,用“小改造”化解“大难题”。“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706户无障碍改造,让越来越多的残疾群众在家中就能感受到便利与温暖。
![]()
达川区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 郝金梅: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这项民生工程做细做实,扩大改造覆盖面,不断优化服务,将智能辅助器具、便捷厨具等更多适配设施纳入方案,不仅要改善残疾人居家环境,更要助力他们从家庭走出来、融入社会,真正享受到便捷、安全、有尊严的生活。
来源:达川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