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秋日的午后,天空澄明,一丝丝风也没有。一个人择一条路一直走,不觉间我所居住的小城肇东已被远远地抛在身后。小城背靠的这座山没有什么名气,却是小城的宝贝。它的名字叫“肇岳山”,我们当地人戏称其为“中国第六岳”。
肇岳山国家湿地公园距离肇东并不是很远,是我们肇东和周边市民心中的世外桃源。公园的大门整体设计是仿古建筑,有一点像古城门。左边是塔楼,右边内侧有小门但没有窗子,不知道作何用途。顶端是坡屋顶设计,上方横梁上三个红色大字“肇岳山”很是醒目。我不懂建筑,不懂肇岳山大门设计者的意图,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只要靠近便有一种清凉宁静之感。公园四周围着铁栏杆,秋色满园关不住,蝴蝶黄,火炬红,还有那极深沉的绿由山顶向下倾泻,一直到脚边。
走进园内迎面是一片柳条林,那细柳总能让我想到竹子,不知道它们是不是近亲。“可以食无肉,不可以居无竹”,可惜竹子没有办法落户东北,姑且将这酷似竹子的细毛柳认作竹君子吧。
环路两侧紫色的、粉色的、白色的、蓝色的、红色的格桑花挨挨挤挤地开着,在碧蓝的天空映衬下像一朵朵小小的莲。其实我们肇东人通常会叫它扫帚梅,藏族歌曲《格桑花》的广为传唱,才让人们知道扫帚梅还有这么好听的名字。格桑花花期比较长,大概有五个月。每年十月草木开始枯黄,而格桑花却依然在冷风里盛放,我称它秋日里最后的倔强。
木栈道曲曲弯弯向山顶,山坡一些草已经染了秋色。一些花还开着,小雏菊和格桑花一样热热闹闹地,不过它们的花株比较矮,没办法与碧蓝的天空呼应。一簇一簇红蓼花低着头,红蓼花从来不肯昂起头,不知道为什么,那么美为什么不抬起头来。红蓼花在我们这里算是一种野花,田间地头,草甸子,农人的家门前,甚至城市街道两旁都常见。它的植株比较高,红色的花朵呈穗状。它与别的花不同,桃花成簇,牡丹成片。而红蓼花则不然,无论是一枝还是一片都会惊艳到你。红蓼花的美自由又不失严谨,她身姿向上寻找蓝天寻找太阳,然而却从不张扬。
至于树木,最多的是松树,其他的大都叫不出名字。松树从来都精神抖擞活力四射、点点滴滴的绿凑在一处永远不知疲倦的样子。另外一些树木有的泛着金属般的黄,有的则像有无数小火苗在燃烧,还有的刚刚生出新绿,想不明白,这个时候发芽是没有机会长大的,为什么要在秋天里发芽?
刚刚感觉累就到了山顶,山顶还是有点风的。凭栏远眺,整个湿地尽在眼底。山体周围环绕着柔柔的湖泊,碧波铺展鸥鸟翩跹,一池睡莲睡着了。蒲草芦苇手牵着手立在岸边。湖心岛像少女眉心的一颗红痣那样恰到好处。岛上亭台楼榭一应俱全。撑船人载了一船悠闲慢慢地划。隐蔽处有钓鱼人,他们一坐就是一整天,钓着快乐钓着清闲。扑蝴蝶的小姑娘和蝴蝶一样鲜艳,放风筝的少年仰望着蓝天。那些开着的花,结着果子的树还有一直绿的针叶松似乎从不知道已是秋天……
下山原路返回会少很多趣味,可以走西坡的土路,不过陡些,需要一路小跑才能掌握好平衡。下了主山旁边还有几座低矮一些的小山。山上除了国家级保护植物野大豆和乌苏里狐尾藻外,还有很多不知名的花草。令人兴奋的是山上有三辆退役的坦克,像老松一样穿着绿色的衣裳威武地站着,风采异常。据说电视剧剧组曾经多次来肇岳山取景拍摄,“坦克三兄弟”可在此出了不少风头!
山体四周断断续续,深深浅浅都是水。在山上看水和近距离看水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在山上看到的是它婀娜宛转的身姿而近处看到的是它的明眸,它的皓齿,它的浅浅的笑,它飘飘的发……
辗转上了吊桥,绕过密密匝匝的小灌木丛,一片枫林,一丛一丛的沙棘林,来到一处开阔的休息区。倚栏小憩,三三两两的人坐在长椅上休息,没想到一位旧识就在人群中向我招手。惊异!惊喜!即使这小小的城,小小的山,我们也许久未见,相遇也是十分意外的。我们聊了很久,最后我说“今天天气真好”!
走出公园,我谎称自己也开了车,我们也没有约定下次一起爬山,各自走开了。我回头看了看肇岳山,那是我的老朋友,我自然是会再来的,来听鸟儿们的新曲目,听风带来的好消息,来看那些花那些草那些树……还有,如果遇见你最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