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会议上高效沟通
开会,对于每个人来说应该都不陌生,同时,开会也是一种常见的沟通方式。但是,尽管我们经常参加会议,这些会议中能够称得上是高效会议的却相当有限。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很多会议雷声大雨点小,浪费了大家不少时间和精力,却毫无结果。
会议原本是工作当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沟通手段和工作展现方式,为什么却变成不参加不行、参加又浪费时间的“鸡肋”了呢?我想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会议缺乏准备,目标不明确;会议流程不清晰,开着开着跑题了;本来跟你的工作没太大关系,组织者为了凑人数硬让你来参加;流于形式,没有实质内容;等等。虽然这些会议都属“鸡肋”,但也都需要参与会议的人员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令他们感到非常疲惫甚至厌烦。
![]()
那么,一个可以实现高效沟通的会议标准是什么样的呢?我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五点:
![]()
01
会前准备充分
任何一次会议,不论主题是什么,事先都要进行充分的准备,会议的目的、会议的议程等,都要进行认真的筹划和准备,否则会议的效率就很难提高。
在召开会议之前,还要留给会议的各个参与方足够的准备时间,并在正式召开会议前积极认真地征求各个参与方的意见与建议,鼓励参加会议的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促使他们在某些方面达成一致,从而尽量缩短会议时长,提高会议的沟通质量和效率。
![]()
02
与会人员角色明确
在会议召开之前,应该明确会议当中的哪些人分别承担什么角色。比如根据会议的内容,确定由谁来负责召集此次会议,谁负责主持会议,谁负责会议记录,谁负责整理会议纪要,等等,这些都要梳理清楚。
对于与会人员的选择也应遵循少而精的原则,与会议主题有关联的人员可以参加,但不要为了显示对某些人的尊重或盲目追求会议规模,让大量无关人员参加,从而浪费大家的时间。参加会议的人员中有谁需要发言、哪些需要旁听等,也要事先明确。正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参与会议的人员都不是多余的,会议的效率才有可能提高。
![]()
03
学会换位思考
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大家有必要重视起来。
在《增长黑客》这本书中,就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设计。公司高层设计了一个增长小组,这个增长小组很特殊,它不是完全由某一个部门的人组成,而是由几个跨部门的专业人员共同而成。其中有技术部的、有产品部的、有市场部的、有客服部的、有数据分析部的,几个人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增长小组,目的是实现高效的沟通,专注目标增长。当这个增长小组要完成一项任务时,他们彼此之间配合起来也特别容易。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就在于,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非常清楚自己部门的做事方法,所以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时,负责该环节的成员就会立刻拿出本部门解决相应问题的最佳方案,非常高效。
反之,如果不是在这个小组当中,当公司的某项业务出现问题,需要几个部门进行协调时,很可能就会出现各部门相互推诿的现象。因为大家都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考虑,不会换位思考,那么沟通自然就不会顺畅,即使开会讨论效率也不会高。
因此,换位思考这个标准,是实现会议高效沟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底层要求,如能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灵活运用它,定能受益无穷。
![]()
04
会议要充满创意
一般来说,我们开会的目的是希望集思广益,和与会人员一起碰撞出更多的想法,或者就某个问题做出决策。但如果你想在会议中获得更多想法和创意,就要用到“头脑风暴法”这个工具。
![]()
05
流程科学有序
在会议中运用头脑风暴法时一般不做决策,大家只需畅所欲言地提供想法,但如果是需要做决策的会议,很可能会出现扯皮、流程混乱的情况。大家在会上发言毫无程序,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而且人越多,争论越多,结果争到最后也得不出什么有用的结论。这显然不是什么好现象。
怎样才能让会议不沦为争吵大会呢?英国思维大师、专门研究大脑思维问题的爱德华·德博诺教授提出了一个方法,叫“平行思维法”,运用这种方法来引导会议流程,就能让会议变得科学有序,并且最终引导达成会议决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