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陈悦勤
9月25日下午一点半,苏州高新区通安镇华通六区悦岚山花园物业服务中心二楼,一场“小区通话会”正在火热进行,社区干部、物业经理、社工、居民代表等20余人围坐在一起,眼睛齐刷刷看向大屏幕。屏幕上,正投影着一张消项表。
“上次通话会大家提的这些建议,目前已经全部落实了。”悦岚山花园物业项目负责人李为民一边滑动鼠标一边说。只见消项表上,“增设晾衣区”“在6幢、12幢旁增设充电桩”等项目后,都标注着“已完成”。
“社区和物业处理得很及时,我们挺满意。”家住15幢的陈阿姨频频点头,说罢还提了新意见,“有人在小区里开车的速度很快,这里老人小孩多,多危险啊,希望能加强管理。”
“2幢旁的大树树冠太大,挡住了阳光和视野”“有人在电梯里抽烟”……其他9位居民也陆陆续续打开了话匣子。近两个小时的通话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很是活跃。坐在一旁的社区干部与物业经理,仔细记录着居民的想法与诉求。
这样的“小区通话会”,正在通安镇23个小区加速铺开。今年以来,通安镇在全域推行“小区通话会”多元协同治理机制,以小区为单位,每月组织社区、业委会或物管会、物业、社会组织、居民代表、相关部门条线、共建单位一起坐下来面对面座谈,所有提出的问题都会建立台账,解决一件归档一件,主打的就是直接、高效。
坐落于苏州城西的通安镇,人口构成多样,辖区不仅有动迁和商住小区,还有开放式的老镇街区和乡村景区,基层治理压力不小。这些年,通安镇通过机制的不断创新,给基层治理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但随着美好生活愿望的迭代升级,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物业管理能力、精细化服务水平都需要进一步提升。
“通话会只是形式,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场会,让多方力量下沉到社区、集中在社区,从而推动物业管理水平提升、小区治理能效升级。”通安镇相关负责人说,这项机制巧妙将社区、业委会或物管会、物业、社会组织四方力量及居民代表、共建单位等多元力量汇聚起来,形成多方力量融合互嵌的局面。
每月一次的“小区通话会”,给治理带来了哪些改变?“对我们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办事更高效了。”李为民说,物业权限有限,以前光靠他们,难以解决一些棘手问题,现在可以与社区、社会组织、部门条线、共建单位一起“并肩作战”。“矛盾往往起源于沟通不畅,现在大家能坐在一起商量,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很多矛盾自然而然就化解了,我们与居民的距离也在无形中更近了。”
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热情也在一场场通话会中日益高涨。在达善花园一期9月份的小区通话会上,居民代表、物业和物管会成员一拍即合,组成了“环境监督小组”,定期巡查公共区域垃圾堆放情况。如今,从环境改善,到公共设施维护,再到安全管理,小区里大大小小的事,桩桩件件都有居民参与。
“每一轮的通话会,我们都会邀请不同的居民来。”华通六区党总支副书记倪婷艳说,这样一来,不仅调动了大家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也能听到更多人的声音。“大家提出的共性问题,我们会持续关注、多加注意。”
一场小小的通话会,促成了多方共赢。对社区来说,既扩大了收集民意的渠道,也扩充了治理力量;对物业来说,服务效率更高了、与居民的距离更近了;对于居民来说,他们表达诉求有了更多平台,心底的期盼得以更快实现。
眼下,“小区通话会”多元协同治理机制已在通安镇各小区遍地开花。“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党建引领,凝聚多元力量参与治理,并结合每月开展的‘月月听民声、件件有回音’活动,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安镇相关负责人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