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坚果壳心理
ID:jianguokexinli
早晨,阳光透过窗户,孩子却仍在被窝里沉睡,家长叫不醒。起床后,洗漱和吃早餐拖沓,上学时间紧迫,家长急躁,孩子却依旧慢悠悠。
放学后,其他孩子开始写作业,自家孩子却看电视或玩手机,说只玩一会儿,却常常玩过头,导致作业拖到很晚,效率低下。
许多家长都熟悉这种场景,孩子缺乏自律性,成为家长的烦恼。自律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影响深远。自律的孩子能有效管理时间、学习任务和情绪行为。
在孩子的成长旅程中,自律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为他们开启一扇通往卓越人生的大门。拥有自律品质的孩子,往往在各个方面都能展现出非凡的优势。
自律的孩子在学习上像装备了强大引擎的赛车,无需外界督促,能主动制定并执行学习计划。
他们放学后自觉完成作业,复习和预习课程,遇到难题也不放弃,努力解决。这种学习态度和习惯提高了学习效率,使成绩优异。
自律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良好人际关系至关重要。他们能养成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注重营养。面对诱惑时,自律的孩子能控制欲望,适度娱乐,管理好自己的生活。
长远来看,自律是孩子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自律的人能有效管理时间和精力,面对困难保持冷静,坚持到底,实现目标。无论职场还是个人生活,自律帮助他们掌控人生,实现价值。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呢?
1
科学陪读,陪出孩子的自律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自律,就是要省心,家长什么都不做,孩子自动就会做好。但是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我们耐心的陪伴和纠正。
特别是在孩子刚刚进入学习的幼小年级阶段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时间概念也不清楚的情况下,适度的陪读是有必要的。
科学陪读的核心,在于精确掌握“放手”与“引导”的平衡点。
以作业环节为例,家长不必全程紧随其后,可以尝试与孩子一起制定可视化的“任务作战图”:用表格清晰地列出每日作业内容、预计所需时间和质量标准,使学习任务一目了然。
当孩子遇到难题时,避免直接提供答案,而是通过:
“你认为解题的难点在哪里?”
“能否从课堂笔记中找到解决方法?”
这些启发性问题,激发孩子自主思考的火花。
当孩子成功完成计划后,家长应关注“时间管理能力”、“任务规划能力”等具体能力,并给予肯定,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自律带来的成就感,逐步形成积极的反馈循环。
2
制定明确可行的小目标
孩子自律的驱动力一般来自于成就感。
我们经常发现,孩子打游戏的时候都很沉迷自律,但是学习就会一拖再拖。因为游戏的设置会在孩子努力之后给予及时的反馈,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兴奋。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设定明确、具体、可衡量的小目标,能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从而更有动力去实现这些目标。
在设定目标时,我们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从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出发。
比如:孩子喜欢画画,我们可以和他一起设定一个小目标:每周画一幅画,并在一个月内完成一个主题绘画系列。
这个目标既具体又具有可操作性,孩子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
同时,目标也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但又不能过于困难,以免让孩子产生挫败感。
当孩子完成一个小目标时,我们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可以对孩子说:
“宝贝,你这周按时完成了画画任务,而且画得非常用心,色彩搭配也很漂亮,妈妈和爸爸真为你骄傲!”
这样的肯定和鼓励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更有动力去追求下一个目标。
3
赋予孩子自主选择权
我们在孩子的自律上,会陷入一个怪圈:孩子自律,所以我才放手,孩子不自律,我才没办法放手的。但是自律却是因为放手孩子才学会的自我管理。
在一定范围内,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信任,从而更愿意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才能培养出自律的品质。
在孩子做作业时,我们可以让他们自己选择先做哪一门科目,或者是先完成作业再休息,还是先休息一会儿再做作业。
在周末安排活动时,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决策,选择是去公园游玩,还是去图书馆看书,或者是参加兴趣班。
通过这些小的选择,孩子能够逐渐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需要注意的是,在给予孩子自主选择权的同时,我们也要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建议,让他们明白每个选择可能带来的后果,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当孩子选择先玩再做作业时,我们可以提醒他:
“如果你先玩的话,可能做作业的时间就会比较紧张,晚上睡觉的时间也会推迟,你能接受这样的结果吗?”
让孩子在思考后做出选择,这样他们会更加珍惜自己的选择权,也会更自觉地遵守自己的决定。
4
要有容错的耐心和淡定
培养孩子的自律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有反复,会出现不自律的情况,这都是正常的。
我们要保持耐心,不要因为孩子一次的失误就大发雷霆或者失去信心。
比如:孩子某天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我们不要立刻指责,而是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他们下次做得更好。
自律是一种品质也是一个习惯,是长期培养和坚持下的一个内化的规则感。
每个孩子在秩序敏感期都具有天生的自律行为,只是在后天的成长中,不停的被打断和忽略。
只要我们重拾对孩子成长的好奇和耐心,不要轻易打断,欣赏孩子的成长规律,孩子慢慢会发现自己的秩序,变得自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