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罗甸县逢亭镇祥脚村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着力绘就产业兴旺、经济发展、群众幸福、民族交融的新时代画卷。今年,罗甸县逢亭镇祥脚村村民委员会获“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祥脚村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村落。过去,这里和大多数村庄一样,存在劳动力外流、产业发展落后等情况。近年来,祥脚村赋予产业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立足于气候、田坝子等资源优势,通过优化茬口搭配,采取套种轮作方式,推广一年多熟高效种植模式,大力发展种养殖产业。目前,该村作为贵阳贵安5万亩保供蔬菜基地的核心区域,种植蔬菜1500亩,依托基地每年解决务工2.4万人次,产值超过2100万元。一业兴,百业旺。尝到了“甜头”的群众主动跟着村委会干,大力发展果品种植1560亩,养殖牛220头、猪130头、家禽860余羽。
“这几天丝瓜熟了,我们主要在基地里摘丝瓜,一天100块钱,在这里干活离家近,很方便照顾家里。”祥脚村村民张兴忠说。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是发展和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的‘金钥匙’。为实现村民共同富裕,我们大力发展产业,利用东西部协作帮扶和贵阳市对口帮扶优势,积极寻市场、找客源,实现农商对接、产地直销,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增收。”逢亭镇祥脚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东琼表示。
产业旺了,治理工作也要迎头赶上。作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祥脚村积极推进“民族团结+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抓手,系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针对“干部干、群众看”“等靠要”等问题,祥脚村统筹建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院坝会等,积极推行“积分制”管理模式,将环境整治、森林防火等“村里事”变成“家里事”,构建了“共治共建共享”的治理体系。针对脏乱差问题,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引导群众清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残垣断壁,对卫生厕所、圈舍进行升级改造,全面整治村域生活垃圾、清理排污沟渠等,今年以来,全村共清理乱堆乱放、残垣断壁132处,共新(改)建厕所6个,开展垃圾治理10处,清运垃圾16吨,切实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有效改善了乡村环境。
“祥脚村积极推进‘民族团结+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变‘群众看’为一起干,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共同体理念,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了很大提升。”黄东琼说。
如今的祥脚村,积极倡导群众移风易俗,将促进民族团结和反对薄养厚葬、高价彩礼、滥办酒席等纳入村规民约,往昔的陈规陋习转变成了遵章守纪、尊老爱幼、文明礼仪的文明新风尚,已然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新农村”。
2015年,祥脚村获贵州省“省级文明村”称号;2019年,祥脚村被评为黔南州“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2020年5月,祥脚村荣获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认证;2023年11月,祥脚村荣获全国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2025年9月,祥脚村村民委员会获“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