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机场这地方,夏天,空气闷得很,走出来一个女人,穿米色套裙,眼神不慌不忙,手里攥一张照片很旧了,照片角都卷起来了,张晓芸这个名字,谁听了都要琢磨半天,张振声那个军统北平站站长的女儿,那年她来北京,心里揣着一个问号,父亲怎么死的,台湾那边一直说心脏病,母亲临走前一句话,“不是病死的”。
1965年,台北,黑色轿车路边停着,西装男人下车说了句,张处长心脏病走了,遗体没见着,解释没给,连个道别都没有,军统系统那些熟人,没人过来,花圈摆了几个小军官的,张振声做过二处处长,戴笠亲信,手下人不少,后事弄得像没人认的尸体,张晓芸还记得,那天母亲晕倒,往后的精神一天不如一天,20年后临终一句,父亲是让人害的。
张振声这人怎么说,1927年进军统老系统,戴笠手下硬骨头,抓人搞暗杀,整过共产党,快到1949年北平解放前,两百名潜伏名单交出去,中共地下党接了,外面都传,说他临阵倒戈,有人说他会投机,张振声只说一句,家里有口人,不要让他们打死在这,北平没开战,没人死,房子没烧,和平下来的。
有人落得好,有人背骂名,张振声挑了后面的路,日记本翻到最后一页,1965年12月14日,老蒋要见我,这一去可能回不来,预感还是预判,早就知道结果,通共这事外头传得多,知道的东西太多,戴笠死后,军统折腾重组,情报乱成一锅粥,谁是两面人,谁投了共,全在他脑子里,这种人,独裁体制里不是人是雷。
张晓芸在上海找父亲管家,管家说军车来接人,第二天早上抬回家,像死人一样,医院没进,死亡证明没有,只剩日记本夹层里一封信,周恩来亲笔写的,北平和平解放,功在千秋,日后有难,公道会还你,信是1949年,死在1965年,中间十七年,生活安安静静,死得没人知道。
银锁片,母亲留给张晓芸,里面刻一行小字,振声,1949.2.1北平,那天晚上离开大陆,陵园守兵说,张站长自己走的,任务不是逃,毒针进口的,打一针心脏停,干净利落,军统高层用的手法,老蒋不签字,没人敢动张振声,那天死讯发下去,报纸不登,讣告不出,火葬场编号还记着这个人。
外头说他变节,是通共,留下的情报条条都是保命,劝降不是投诚,名单是人,不是筹码,救棋不是倒戈,1949年北平没开枪,背后多少交换,牺牲,张振声签了字,没署名,英雄纪念碑,1992年,张晓芸第三次来北京,碑前站着,北平和平解放那一栏,父亲名字张振声,她看着没掉泪,说了句,爸,你不是特务,是英雄。
日记本信银锁片都交了博物馆,小学生问讲解员,坏人怎么变好人,讲解员说,不是人变了,是后来才明白他做的是对的。
张振声死没办葬礼,几十年后故事又讲出来,不是为了洗白翻案,后人听个明白,历史不是胜者写,历史躲在选择后面,他当年服命令,后来抗命令,特务身份走来,为和平收场,张晓芸那趟归途,想要一个答案,最后找到父亲一辈子的定位,没倒在战场,站在了人性政治夹缝里,这个倒下的地方,正是时代转弯的地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