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位于奥地利东北部的多瑙河畔,它有着1800多年的历史,曾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匈帝国的首都,它的音乐、建筑、美食,都充满了独特的魅力,是一座无数人向往的的梦幻之城。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座浪漫的城市也有着武德充沛的一面,二战期间,曾有一支来自维也纳的军队在欧洲各地四处征战,从靠近英吉利还的敦刻尔克到第聂伯河沿岸的乌克兰首府基辅都曾留下过它的身影,他便是二战德军第9装甲师。
 ![]()
1940年,第9装甲师
说来很有趣,当我在搜索引擎上打出“德军第9装甲师”的时候,出来的竟然是党卫军第9“霍亨斯陶芬”装甲师,而抛开党卫军的名气不谈,后者完全没法与第9装甲师相提并论,无论是战争经验还是装备水准,双方都差出太多。第9装甲师的前身——第4轻装师早在1939年的波兰战役就已经参战,而“霍亨斯陶芬”师第一次战斗已经是1944年了,该师唯一拿得出手的战绩就是反击盟军的“市场花园”行动——在阿纳姆大桥欺负没有重武器的英国伞兵。
 ![]()
回归正题,第9装甲师这支部队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35年,其前身是奥地利组建的快速师,一种摩托化与骑兵混合的部队,在德奥合并后与奥地利其他军队一起转入德国国防军。最初作为第4轻装师参加了波兰战役,1940年改编正式改编为第9装甲师。
 ![]()
9装各时期师徽
第9装甲师除了正式番号外,没有其他外号,师徽也中规中矩,像第2装甲师这种只是前期在奥地利驻防训练的部队,都会在坦克上涂奥地利鹰徽作为标志,但9装作为土生土长的奥军,其师徽和团徽标志却没有任何奥地利元素。
不仅如此,即便在战争中,第9装甲师依旧贯彻着低调的风格,该师作为主力参加过基辅战役、蓝色行动、火星战役、库尔斯克战役、诺曼底战役、阿登反击战等诸多著名战役,几乎每场大型战役都存在着这支部队的身影,但是人们很难在相关历史中找到第9装甲师具体的战斗事迹。
 ![]()
巴尔干战役期间,第9装甲师
很多二战历史著作中,第9装甲师这个番号只是一笔带过,例如库尔斯克战役,大部分目光都放在党卫军第2装甲军身上,即使提到北线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也是以第2装甲师和第4装甲师作为主要视角。在西线这种情况更为明显,明明9装参加了诺曼底和阿登两场大战役,但存在感却低的可怕。诺曼底战役,第9装甲师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增援前线,赶到时德军败局已定,阿登战役同样如此,第9装甲师作为集团军预备队,未参与第一轮进攻,在进攻陷入颓势后珊珊入场。无论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总之第9装甲师作为1940年组建的老牌装甲师,存在感之底仅次于第8装甲师。
但要因为这个就说第9装甲师战斗力平平,那可大错特错了。9装在整个二战中获得了56枚骑士铁十字勋章,在德军部队属于中等偏上,排名第一的第4装甲师是84枚,而广为人知的党卫军第1“警卫旗队”师则只有54枚,比第9装甲师还要少。当然,骑士铁十字勋章数量的多少并不是衡量一支部队强弱的唯一标准,但是通过对比还是可以发现,第9装甲师的作战水平远非人们印象中那样的默默无闻。
 ![]()
而从装备上来看,第9装甲师一点也不输于所谓的王牌师。1941年进攻苏联前夕,9装拥有143辆坦克,包括60辆装备50毫米火炮的Pz.Kpfw. III型坦克,其是当时唯一能在500米击穿t-34的德军主力坦克,由于产能有限,这种坦克并没有装备全军。而第9装甲师和同一批次由轻装师升级为装甲师的部队(6装、7装、8装)相比,是装备最好的,后者三个师依旧使用捷克制造的轻型坦克。
 ![]()
1942年,为了加强“蓝色”行动中德军装甲部队的实力,司令部抽调第2装甲师麾下第3装甲团1营交给了第9装甲师,使得该师拥有了三个装甲营,总共坦克数量为144辆,其中长管50mm炮三号L型坦克61辆,长管75mm四号坦克F2型12辆,一半多都是新型坦克,这已经是当时德军装甲师的最高配置了。
 ![]()
堡垒行动中的第51装甲营
1943年,第9装甲师麾下的第33装甲团1营成为了第一批使用豹式坦克的部队,该营更名51装甲营在7月份临时加入了大德意志师,而33装甲团3营也就是从第2装甲师调过来的装甲营则是改编为506重装营返回后方装备虎式坦克。连续两个装甲营的离开,导致第9装甲师就只剩一个装甲营,不过在库尔斯克战役期间,该师仍能保有100多辆坦克和200多辆装甲履带车。
1944年4月,第9装甲师返回西线,33装甲团2营也重新回归。该师在诺曼底战前拥有78辆四号坦克和79辆豹式坦克。总体来说,第9装甲师的装备一直处于平均线往上的一流水准。
 ![]()
指挥官是一支部队的灵魂,而装甲师指挥官的优劣更能决定着一场战役的胜负。第9装甲师最开始的师长是阿尔弗雷德·里特·冯·胡比基中将,他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担任奥匈帝国总参谋部的军官,后来在意大利前线担任山地部队营长,因领导才能和英勇表现屡获嘉奖。停战时他已晋升为少校,并在奥地利第一共和国的军队中服役。
德奥合并后,胡比基已经晋升中将军衔,在加入德国国防军后成为第4轻装师的师长并参加了波兰战役、法国战役和巴尔干战役、1941年的苏联战役。离开前线后,已经是装甲兵上将的胡比基被任命为德国驻斯洛伐克军事代表团团长直到战争结束。
 ![]()
阿尔弗雷德·里特·冯·胡比基中将
第9装甲师第二任师长是汉斯·贝斯勒中将,他在1939年担任11军参谋长,参与了波兰、法国和巴尔干地区的战役。1942年4月15日,他被任命为第9装甲师的指挥官。在任期间,他于1942年7月25日重伤,不得不交出第9装甲师的指挥权。伤愈后,他于1942年11月中旬被任命为第14装甲师指挥官,但10天后再次交出指挥权,重返预备役军官队伍。1943年1月9日,他因指挥第9装甲师的卓越表现被授予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于1943年7月初被任命为第242步兵师的指挥官,1943年秋天,他与该师一起搬到了法国。 1944年2月1日,他晋升为中将。 1944年,他在土伦与美军的战斗中受重伤,被送往维也纳的一家军事医院后他因伤势过重而死亡。
第三任师长海因里希-赫尔曼·冯·胡尔森少将在任时期很短,只有不到六天,之后他被调到北非担任21装甲师师长并在突尼斯被俘。接任他的是瓦尔特·舍勒中将,他在9装当了一年的师长并在此期间获得了骑士铁十字勋章,离开9装后他被调到334步兵师担任师长。1944年3月7日,他成为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要塞的指挥官,在争夺这座城市的战斗中,他于1944年7月21日阵亡。
1943年7月到1945年,第9装甲师又更换了四名师长,在任时间都不长,如果想了解更多了解9装战史的可以去看英文版的《9. Panzer Division 1940-1943》或者《9th panzer division 1941-1945》,当然如何文章点赞浏览量高的话,本号也会继续更新关于9装的战史,因为要查阅很多史料参考创作不易,而且受众小阅读量很低,现在的更新完全属于个人的喜好,所以还请喜欢德军装甲部队相关历史的朋友请多多点赞,支持一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