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个新闻,德国说要把退休年龄逐步提到73岁,底下评论区炸了锅,有人说“这哪是退休,简直是干到走不动路”,也有人担心“我们以后会不会也这样”。
![]()
说实话,关于养老金这个问题,其实无论你目前正处于20岁这样的年轻阶段,还是已经迈入了50岁这样的中年时期,它都是一个无法回避、必须面对的重要议题。
无论年龄大小,养老金的规划和准备都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我们未来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
现在每个月交的钱,未来能不能拿到,拿到的钱够不够花,这些问题不是杞人忧天。
德国作为以前欧洲养老金体系还算靠谱的国家,现在都被逼到要延迟退休到73岁,背后藏着的养老压力,值得所有人警醒。
德国73岁退休背后:养老金缺口大到吓人
先说说德国这事儿,不是人家想折腾,是真的没办法了。
![]()
德国现在法定退休年龄是67岁,但就这已经撑不住了,最核心的问题是“人不够用”,老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
1990年的时候,4个劳动者就能养1个退休人员,到2025年就变成2.3个养1个,预计2035年还会跌破2个养1个。
你想,以前4个人扛1个人的养老压力,现在2个人扛1个,压力翻了一倍还多,谁顶得住?
压力一上来,养老金缺口就跟着扩大,2023年德国养老金缺口已经有620亿欧元,差不多相当于4800多亿人民币,预计到2027年,这个缺口会突破1210亿欧元,接近1万亿人民币。
为了填这个窟窿,德国现在的养老金缴费率已经飙到18.6%,也就是说,劳动者每个月要拿出工资的18.6%交养老金,企业还得再补一份,不管是打工人还是老板,都觉得喘不过气。
这种情况下,德国经济部长科学顾问小组,竟然提出来想要延迟退休年龄,更是提到了要把年龄定在73岁。
![]()
可这一提,新的问题又冒出来了,公平性,体力劳动者比如工厂工人、建筑工人,他们平均寿命本来就比白领短,很多人觉得自己都活不到67岁,更别说73岁了。
有调查显示,德国基本上有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是不可能再感到67岁的。
还有代际矛盾,年轻人要面临“工作50年,退休12年”的局面。
想想看,从23岁毕业开始工作,干到73岁,整整50年,最后只能领12年养老金,换谁都会觉得委屈。
![]()
可反过来想,如果不延迟退休,养老金体系真的崩了,现在交的钱未来拿不到,损失更大。
德国的困境不是个例,现在全球很多国家都面临类似问题,人口老龄化、出生率下降,养老金的“入不敷出”越来越明显。
这就像一个家庭,以前家里4个孩子养1个老人,现在2个孩子养1个老人,孩子压力大,老人也担心未来没保障,怎么看都是个难题。
中国养老金:别只看延迟退休,这些差距更该注意
聊完德国,再说说我们中国的养老金现状,很多人只知道“延迟退休”在讨论,却没注意到我们的养老金体系,藏着更值得关注的问题。
首先是退休年龄的对比,以前中国退休年龄比欧洲低不少,比如女性职工50岁就能退休,男性60岁,而德国早就67岁了。
![]()
现在虽然还没正式延迟退休,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人口一直在不断地变化着,或许将来真的有可能会延迟退休。
毕竟我们也面临同样的问题,2023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超过2.9亿,占总人口的21%还多,出生率也一直在低位徘徊,未来劳动者养退休人员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更值得关注的是养老金的“公平性”问题,在中国,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养老金差距一直是大家讨论的焦点。
体制内的养老金计算方式,是按照退休时的最高工资打折,而不是按工作一辈子的平均工资算。
我们都知道,体制内工资大多是稳步上涨的,退休时的工资往往是职业生涯里最高的,这就导致体制内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很多时候比正在上班的年轻人工资还高。
![]()
就拿去年来说,不少地方公务员因为经济压力降了薪,但体制内的养老金不仅没降,还在涨。
这就有点矛盾了,年轻人拿着降薪后的工资,交着养老金,最后养着比自己工资还高的退休人员,时间长了,难免会有想法。
还有缴费压力的问题,虽然现在的养老金缴费率比德国低一些,但对普通打工人来说也不算少。
比如职工养老保险,个人交8%,单位交16%,加起来24%的比例,再加上医保、公积金,每个月工资扣完,到手的钱就少了一大截。
![]()
尤其是在现在很多行业工资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不少人会觉得“交这么多钱,未来能不能拿到还不一定”,心里没底。
其实我们的养老金体系,比德国面临的情况更复杂,德国是单一的职工养老金体系,我们则是“职工养老+居民养老”并行,还有体制内的特殊情况。
要保证这个体系稳定运转,光靠延迟退休不够,还得解决公平性、缴费压力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养老体系要安全,普通人该做些什么?
不管是德国还是中国,养老金问题的核心其实就一个,“体系安全”。
![]()
如果这个体系撑不住了,现在交再多钱也没用,未来拿不到养老金,才是最大的损失。
对国家来说,要保证体系安全,得做的事情很多,比如怎么平衡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养老金差距,让大家觉得公平。
怎么在延迟退休的时候,照顾到体力劳动者的实际情况,别让他们“干不到退休”。
怎么通过政策鼓励生育,缓解未来的劳动力短缺问题,这些都需要慢慢调整,但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不能只等着国家解决,自己也得提前做准备。
![]()
别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社保养老金上,社保养老金的定位是“保基本”,也就是说,未来拿到的钱,大概率只够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想过得舒服,还得靠自己额外准备。
可以了解一下商业养老保险,或者每月固定存一笔钱作为养老储备,积少成多,未来就能多一份保障。
尽量延长自己的“工作能力周期”,现在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对能力的要求都在提高。
体力劳动者可以多学一些技能,比如水电维修、家政服务,这些技能随着经验积累,反而越来越吃香。
脑力劳动者比如程序员、设计师,也可以多关注行业新趋势,别让自己被AI或者年轻人淘汰,能工作的时间越长,交养老金的时间就越长,未来拿到的钱也越多,自己的生活也更有底气。
![]()
多关注养老金政策的变化,比如延迟退休的具体方案、养老金缴费基数的调整、养老金全国统筹的进展,这些信息都和自己未来的养老息息相关。
了解清楚政策,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将来的养老金该如何存,不至于到时候变得不知所措。
其实养老这件事,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德国被逼到延迟退休到73岁,我们面临的公平性和缴费压力,都在提醒我们,养老不是“未来的事”,而是从现在开始就要准备的事。
![]()
最后想跟大家说,担心养老金没问题,但别焦虑,国家会想办法保证体系稳定,我们自己也能通过提前准备,让未来的养老生活更有保障。
毕竟,谁都想老了之后能安心过日子,不用为钱发愁,这份安心,需要国家和个人一起努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