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果你也喜欢旅行与美食,请关注+置顶我,谢哈
好吃的人,哪儿都想去
来了,坐会,喝杯茶。
穿过潮州老城喧闹的菜市场,一阵霸道的镬气突然从巷口窜出来——不是那种精致餐厅的香,是带着铁锅焦香、猪油荤香、还有点烟火呛人的实在香气。
循香拐进窄巷,铁皮搭的简易棚下,两口烧得通红的铁锅正"滋滋"唱着歌,这就是老饕们口耳相传的"阿具炒粿条"。
"阿叔,两碗粿条!"
熟客还没进门就扯开嗓子喊。灶台后那个穿着沾着油渍白背心的男人头也不抬,手腕一翻,竹铲在铁锅里划出银亮的弧线,"锵锵锵"的金属碰撞声比任何招呼都管用。
这是阿具叔,握了二十多年炒勺的"粿条魔术师"。
![]()
"阿妹第一次来?"门口的阿姨眼尖,麻利地抽出塑料凳,"今天有新鲜竹笋和草菇,牛肉也是今早刚宰的。两个人点一份炒粿条配碗汤就够啦!"
她嗓门亮得像镀了层金,手里的点菜本写得密密麻麻,却从没记错谁要加辣谁不吃葱。
这对夫妻搭档,一个在烟火里掌勺,一个在人群中穿梭,默契得像左右手。
若说这家店的灵魂,当属那盘让熟客魂牵梦萦的牛肉炒粿条。
阿具叔的手法堪称表演:先将雪白的粿条扔进烧到冒烟的铁锅,猛火快炒三十秒,粿条在铲下翻着跟头,边缘迅速染上焦糖色;接着转文火慢煎,用铲子将粿条压成圆饼状,听着"滋滋"的油响,直到外围形成一层薄脆的"黄金甲"。
"看好咯!"阿叔突然将铁锅高高颠起,粿条在空中划出完美的弧线,落下时精准叠成圆饼。顶上"哗"地浇上现炒的竹笋牛肉,翠绿的竹笋脆嫩得能掐出水,牛肉片薄如蝉翼,酱汁顺着粿条的纹路缓缓渗透——这哪里是炒菜,分明是场舌尖上的芭蕾。
![]()
夹起一块送进嘴里,先是"咔嚓"一声脆响,焦香的外壳裂开,内里的粿条却软糯得像云朵,带着猪油的润香和铁锅特有的烟火气。
竹笋的清爽中和了油脂的厚重,牛肉虽然不算惊艳,却恰好成为粿条的最佳配角。一口下去,脆、软、香、鲜在嘴里炸开,让人忍不住连筷子都要嚼一嚼。
"汤来咯——"
阿姨端着两碗热气腾腾的猪杂汤过来,草菇在奶白的汤里浮沉,猪杂切得均匀,撒上翠绿的香菜。
"这汤要配着粿条吃,解腻!"她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埋头苦吃,仿佛自家孩子回家吃饭。
![]()
空调房里坐满了食客,有人边吃边听隔壁桌大叔讲古,有人举着手机拍阿叔颠锅的绝技,还有小屁孩捧着碗汤蹲在门口,吸溜吸溜喝得满脸通红。
这里没有精致的菜单,没有花哨的摆盘,却有着最动人的生活气息——阿叔的炒勺声、阿姨的招呼声、食客的谈笑声,混着粿条的香气,酿成了潮州老城最鲜活的滋味。
结账时看着账单:牛肉炒粿条35元,草菇猪杂汤25元,两个人吃到肚皮滚圆才花了60块。阿姨塞来两颗薄荷糖:"下次来早点,阿叔中午炒到两点就收摊咯!"
走出巷口回头望,铁皮棚下的烟火依旧升腾。或许正如熟客们说的:"潮州的炒粿条店多如牛毛,但阿具家的这盘,藏着只有老饕才懂的暗号——那是二十年火候炒出来的镬气,是夫妻搭档的默契,更是市井生活里最踏实的幸福感。"
毕竟,千人千味,总有人愿意为这一口烟火气,穿越半个老城而来。
地址:环城北路滨江雅居旁
非著名食客聚集地,带你吃遍五洲四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