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公司里发生了一件令人唏嘘不已的事情——那位借调了2年的同事最终选择了离职。这件事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公司内部激起了层层涟漪,也引发了大家对于借调制度的诸多思考。
![]()
这位同事当初被借调到新岗位时,心中满是憧憬和期待。他以为借调结束后,自己便能顺理成章地留在这个新岗位上,开启一段全新的职业旅程。在这2年的借调时光里,他将全部的精力和热情都倾注在了工作中。每天,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办公室的窗户,他就已经坐在办公桌前,开始规划一天的工作;而当夜幕降临,城市的灯火逐渐亮起,他常常还在办公室里加班加点,处理着堆积如山的文件和事务。加班对他来说,早已成了家常便饭。他牺牲了无数个陪伴家人和朋友的周末与假期,一心扑在工作上,只为了能够在这个新岗位上做出一番成绩。
好不容易,终于等到了竞聘的那一天。他满心以为,凭借自己这2年的兢兢业业和辛勤付出,相比其他竞聘者,自己有着明显的优势。毕竟,在这2年里,他与领导和同事们朝夕相处,大家彼此都很熟悉。领导对他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成果也都知根知底。
![]()
他想象着自己在竞聘演讲中侃侃而谈,展现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经验,然后顺利地赢得这个岗位。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最终的竞聘结果犹如晴天霹雳,他被一匹“黑马”截胡了。原来,那个成功上位的人竟是传说中的“关系户”。这个结果让他感到无比的震惊和失望,仿佛自己这2年的努力都在一瞬间化为了泡影。
回想起被借调前,他在原岗位上可是出类拔萃的人物。无论是工作业绩、专业技能还是团队协作能力,都比其他同事要优秀许多。即便不借调,按照他的发展趋势,以后大概率也能顺利晋升到管理岗位。然而,这2年的借调经历,却让他的职业发展陷入了困境。当他回到原岗位时,却发现原来自己的下属都已经成为了新领导,而他自己却还在原地踏步。
![]()
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借调之前,原岗位有多个管理岗位空缺,那时候他还有很大的晋升空间。但如今,经过这2年的时间,人员和岗位都已经稳定下来,他想要再回到原来的上升轨道,已经变得无比艰难。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一时之间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于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毅然向上级提出了辞职。
尽管各级领导都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纷纷找他谈话,试图挽留他。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向他承诺未来会给他更好的发展机会,希望他能够再给公司一次机会。然而,他的心已经被这次竞聘的结果伤透了,对公司的借调制度也彻底失望了。无论领导们如何劝说,他都心意已决,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
![]()
其实,借调这种现象在国企、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单位十分普遍。从历史和实际情况来看,当领导突然职位变动,机关又不能马上进行竞聘时,借调就成了一种临时的解决方案。例如,在一些大型国企中,当某个部门的领导因工作调动、退休等原因突然离职时,为了保证该部门工作的正常运转,上级部门往往会从其他部门借调人员来暂时填补空缺。被借调的人,少则半年,多则5年也有可能。就像我的这位同事,原本以为只是短期的借调,却没想到一去就是2年。
对于借调这件事,大家的看法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说,遇到“关系户”这种情况,其实就是给借调的人挖了一个大坑。借调的人在新岗位上辛苦付出,加班加点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新岗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然而,最终的成果却被“关系户”轻而易举地拿走了,自己的辛苦付出变成了为他人做嫁衣。就像我的这位同事,他在借调的2年里,为新岗位带来了许多创新性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但最终,他却没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