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保险行业的深度和密度不断深化,保险从 “陌生事物” 到 “家庭标配” 的转变,但是也发生不少因认知偏差、操作不当引发的理赔纠纷。其实很多纠纷并非 “保险不靠谱”,而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的核心规则缺乏了解。现结合典型案例,拆解寿险与相关保险纠纷中的法律关键点,帮大家避开保障路上的 “坑”。
一、案例解析:未如实告知病史?理赔遇阻有理可循
“投保时随口隐瞒病史,理赔时才知吃大亏”,这是人身保险纠纷中最常见的场景。2023 年 5 月,小王通过网络平台为父亲王某投保互联网医疗保险,约定医疗保险金额 400 万元,保险期限一年且按月续保。2024 年,王某确诊恶性肿瘤并申请理赔,却被保险公司拒绝并停保。
庭审中查明,王某 2014 年至 2021 年间曾多次就医,被诊断出肺结节、高血压、酒精性肝炎等疾病,但小王投保时未在平台提示的健康询问中如实填写。法院依据《保险法》第十六条判决:投保人故意或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承保决策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最终确认双方合同已解除,王某的理赔请求未获支持。
二、法律分析
保险合同遵循 “最大诚信原则”,如实告知并非 “额外要求”,而是法定义务。无论线上投保的勾选确认,还是线下投保的书面填写,投保人都需对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如实陈述。即使投保时未被当场核查,理赔阶段保险公司仍会通过医保记录、医院病历等追溯病史,隐瞒行为终将导致保障失效。
三、结语提示:保险法是保障的 “护身符”
保险的本质是风险转移的工具,而《保险法》则是规范保险行为、保障双方权益的 “游戏规则”。作为从业十年的寿险人,我见过太多因忽视规则而错失保障的遗憾,也见证过依法维权成功获得赔付的温暖。
投保前读懂健康告知与条款内容,投保时恪守诚信原则,理赔时遵循法定程序 —— 唯有将保险法的规则融入每一个环节,才能让保险真正成为家庭风险的 “防护盾”,而非日后纠纷的 “导火索”。(通讯员 霍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