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4月1日,王伟驾驶的歼-8II,是当时能拿出的主力战机之一,可在美军EP-3侦察机面前,却像个只能攥紧拳头的孩子——没有能穿透电子干扰的雷达,没有可快速锁定的火控系统,甚至连稳定的伴飞高度都要靠飞行员手动微调。EP-3仗着体型大、电子设备先进,在空域里故意晃动机翼挑衅,王伟只能把战机贴得再近一点,用这种近乎“以命相搏”的方式,传递“这里不能闯”的警告。
![]()
直到一声巨响,EP-3的螺旋桨撞向歼-8II的垂尾,战机瞬间失控。王伟在无线电里最后喊出的“我已无法返航”,和随后坠入大海的残骸,成了一代人心里拔不掉的刺。更让人难受的是,那架肇事的EP-3,居然大摇大摆迫降在我方机场,而我们当时连一套完整的“发现-驱离-反制”体系都没有,只能在屈辱里记下这笔账。那句“81192,收到请回答”,不只是对一位飞行员的呼唤,更是对技术落后、被动挨打的无奈呐喊。
23年后的南海上空,画风彻底改写。15米,不过两层楼的距离,歼-16战机以倒飞姿态掠过美军F-35。台岛媒体罕见曝光的这一幕,让无数人红了眼眶——当年我们连驱离侦察机都要付出生命,如今能在万米高空,用教科书级操作将隐身战机牢牢锁定。
![]()
这场对峙里,没有了过去的被动。美军F-35仗着“隐身神话”闯入南海,刚进入空域就被歼-16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盯上。军事专家宋心之曾在节目中明确指出:“歼-16的雷达直径接近一米,这种大型有源相控阵雷达,不仅探测距离远,抗干扰能力更是顶尖,400公里的探测范围像一张无形的网,就是专门针对隐身目标设计的。”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F-35的隐身伪装瞬间被撕开,座舱里“锁定”的提示音,就意味着歼-16的武器已进入待发状态,只需一个指令,就能让挑衅者付出代价。
美军飞行员慌了。僚机仓促掉头,长机试图反锁,却连歼-16的尾流都追不上。
关于被锁定的是F-35还是F-22,讨论早已传遍网络。国内大V曾有不同猜测,但台媒报道与央视披露的信息,彻底印证了答案。
专家傅前哨分析时特别提到:“F-22虽隐身性能更强,但部署在亚太的数量极少,且很少单独行动;而F-35在南海活动频繁,其尾部隐身涂层因设计缺陷,高速飞行时极易脱落,侧向雷达反射面积会大幅增加,恰好成为歼-16雷达的‘活靶子’。”再加上歼-16能通过电磁波干扰让敌机“失明”,锁定F-35的结论更具说服力。
![]()
这胜利从不是孤军奋战。空警-500预警机早在空中搭建起数据中枢,把F-35的动态实时传给歼-16;地面米波雷达与海上舰艇织成立体网,让隐身战机无处可藏。美军太平洋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早坦言,中国“预警机+战机”的组合,已对他们构成实质威胁。宋心之对此补充道:“这种体系作战能力,是当年王伟时代想都不敢想的,那时我们连预警机都没有,如今能实现多平台协同,这才是真正的实力飞跃。”
张召忠将军曾说,见到外机就得贴上去,亮明“这是我的地盘”,他还特别称赞现在的空军飞行员:“他们既有老一辈的血性,又有先进技术加持,年飞行时长150至200小时,和美军持平,自由空战训练练出的泼辣作风,让他们在极限对峙中毫不手软。”如今歼-16飞行员做到了,而且做得更硬气——当年王伟只能靠勇气贴近,如今我们靠技术锁定,靠实力驱离。
![]()
F-35的隐身神话早有裂痕。傅前哨曾引用美国媒体的报道:“F-35超音速飞行不能超过50秒,否则隐身涂层就会起泡脱落,这种设计缺陷在实战中就是致命弱点。”在歼-16的先进雷达面前,这些缺陷被无限放大,所谓的“代差优势”荡然无存。就像当年美军靠侦察机耀武扬威,如今却要在我们的战机面前仓促逃窜,攻守之势早已逆转。
从歼-10C实战击落阵风,到歼-16锁定F-35,再到歼-20、歼-35陆续列装,中国空军的每一步,都在弥补过去的遗憾。宋心之曾感慨:“我们用二十多年时间,走完了别人几十年的路,从追赶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先,这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和飞行员的付出。”当年81192没能返航,如今无数架战机守护着南海的天空,替王伟见证着这盛世——我们再也不用靠牺牲,去捍卫自己的领空。
![]()
南海的风依旧吹拂,只是现在,这里的主动权牢牢握在我们手中。歼-16的轰鸣,是对英雄的告慰,更是实力崛起的宣言。那些曾让我们屈辱的差距,早已在一次次对峙中,变成了我们的优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