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特别是英国《每日电讯报》的一篇报道,引发了广泛关注。
多位西方企业高管在参观了中国的一些先进工厂,尤其是汽车制造和自动化程度高的“黑灯工厂”后,确实表达了震惊和深受触动的感受。
近刷到那条新闻了吗?
一群西方大佬跑来中国的汽车工厂转了一圈,回去后个个惊呼“不可思议”“震撼人心”!
福特CEO直接说“这是我最羞愧的经历”,澳洲矿业巨头当场放弃自家电动车计划……
这波吹捧怎么听着这么刺耳?
咱们老百姓天天在路上担惊受怕的新能源车自燃、车祸频发,难道这些大佬们都没看见?
“黑灯工厂”很牛?
可我们的车还在“冒火”。
是,我承认!咱们的工厂确实牛,机器人流水线、800米传送带无人操作、54秒下线一台车。
可这些“面子工程”跟咱们老百姓的安全感有半毛钱关系吗?
![]()
去年深圳地库一辆新能源车瞬间爆燃,连烧12辆车,电池一撞就火、雨天短路漏电,车企怎么说的?
省下的成本是不是从安全性能里抠出来的?
工厂里机器人再多,路上跑的还不是我们普通人,凭什么让消费者替技术不成熟买单!
检测标准不公开、事故数据不透明,西方吹捧的速度,实则是牺牲安全换来的。
英国协会夸咱们“推出新车型速度是欧洲一半”可你们知道这“速度”背后是什么吗?
传统车企测试一台车要3年,咱们某些新势力1年就量产,漏测的隐患谁承担?
为了抢红利,车企拼命堆续航参数,电池安全验证却偷工减料。
院士早就警告:“用薄隔膜换高能量密度,等于埋炸弹!”
你们高管惊叹机器人多震撼,可曾问过
如果技术真那么完美,为什么保险公司的新能源车保费年年暴涨?
朋友们,咱们要的不是老外的惊叹,而是
开车不心慌、充电不胆颤,别再吹机器人多牛了,先保证电池包不炸行不行?
![]()
成都事故中,31岁司机邓某某酒驾超速撞车,但致命的是,车门电子锁彻底失效
!目击者哭诉:“群众砸窗砸到手流血,门就是打不开!”
隐藏式门把手除了帅气有啥用?
风阻降低0.01,救人成功率直接降30%,媒体给过数据了。
更可悲的是,现行标准居然不强制要求碰撞后解锁车门!
车企钻法律空子,用人的命试错。
是,咱们工厂机器人多、流水线快!但如果造出来的车连撞车开门逃生都做不到,这“智造”不就是皇帝的新衣?
这设计是为了防用户还是防救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