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美国国防部上演了一幕震动全球的“新闻驱逐令”——几乎所有美国主要媒体驻五角大楼记者的证件被没收,记者们被迫撤离办公区域。这场风波的导火索,是国防部推出的一项新规:要求记者签署“保密协议”,承诺不获取未经授权的信息,否则面临刑事起诉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大西洋月刊》等主流媒体集体拒签,CNN、美联社、路透社等国际通讯社也加入抵制行列。五角大楼新闻协会痛斥这是“对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公然践踏”,称新规“将正常新闻报道等同于犯罪” 。
记者证集体被没收,美国新闻自由遭遇“至暗时刻”?
![]()
这场冲突的主角,是特朗普任命的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思(Pete Hegseth)。这位前福克斯新闻主播、伊拉克战争退伍军人,自2025年1月上任以来,就以“强硬保守派”姿态推动军方改革 。其核心政策之一,是收紧对媒体的控制——此前他曾因“群聊门”事件被调查,被曝在私人社交群组中泄露美军作战计划。此次新规更被视为“打击异见”的延续。根据9月18日发布的备忘录,记者未经陪同不得进入五角大楼大部分区域,且不得向任何国防部人员索取未批准信息,否则赫格塞思有权撤销其采访资格。尽管五角大楼辩称“只是确认理解政策”,但媒体指出,这实际上将记者的调查性报道置于法律风险之下 。
面对“最后通牒”,主流媒体展现出罕见的团结。《华盛顿邮报》执行主编马特·默里直言,新规“削弱了宪法对新闻自由的保护”;《大西洋月刊》总编辑杰弗里·戈德堡则强调,公众有权监督“近万亿美元军费的使用”。值得注意的是,连保守派媒体Newsmax也拒绝签署,称政策“不必要且繁琐” 。
![]()
唯一例外是右翼媒体OAN(一个美国新闻网)。其总裁查尔斯·赫林称律师已审查政策,但特意在声明中加粗“修订后的”一词,暗示同意签署并可能存在幕后交易 。这种分化折射出美国舆论的撕裂——特朗普支持者视媒体为“国家公敌”,而批评者则担忧这是“威权主义的前兆”。
事件发酵之际,特朗普在白宫表态力挺赫格塞思,称媒体“非常不诚实”,甚至指责记者“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这番言论与他2016年竞选时“媒体是「人民公敌」”的口号一脉相承,却加剧了公众对压制言论的担忧。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特朗普同时抨击民主党“武器化司法系统”,声称其儿子因“编造的谎言”面临牢狱之灾。
![]()
就在五角大楼风波升级之际,NBC新闻宣布解雇近150名负责少数族裔和LGBTQ+报道的员工。尽管官方称这是“重组”,但批评者认为,这是保守势力对“多元化叙事”的清算。这与赫格塞思推动的“去觉醒化”军事改革形成呼应——例如他曾提议将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并削减与性别平等相关的项目 。这种“系统性收缩”让美国新闻业陷入双重困境:既面临政府的直接压制,又承受商业利益对多元报道的侵蚀。有学者指出,这可能导致“回音室效应”加剧,公众难以获得全面信息 。
![]()
媒体已开始采取法律行动。五角大楼新闻协会聘请法律顾问,计划起诉政府违宪。非营利组织“新闻自由基金会”援引1971年“五角大楼文件案”指出,最高法院曾明确媒体有权发布机密信息,只要不直接危害国家安全 。然而,赫格塞思的强硬态度并未软化。他在社交媒体上用“挥手告别”的表情回应媒体抵制,暗讽记者“不懂规则” 。
引用来源:新华社、环球时报、澎湃新闻、福克斯新闻等相关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