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做了一次绝好的反面教材,让国际社会看到不把中国警告当回事的后果。
被中国用稀土卡脖子之后,特朗普政府的第一反应,不是想着老老实实与中国对话协商,而是开始了一贯的话术炒作,直言中方此举“不可接受”,仿佛只有美国才能对中国长臂管辖,中国还手就是“违反规则”。
这时有美国官员透露,其实早在8月,中国就已经警告过美国,要是美方在谈判桌上不愿安分守己,那么中方就将采取“超出预期”的反击措施。
我们也确实说到做到,任谁都能看出来,特朗普是被中国的出口管制新规打了个措手不及,情急之下,甚至打算再次发起一场关税战。
只是他放出的狠话,却要美国金融市场买单,于是白宫又帮忙把话往回收安抚市场情绪。这次甚至是被自己人揭了老底:中国早就警告过了,美国不听,怪谁?
事已至此,美国在舆论战这个领域,已经没有主动权了。财政部长贝森特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不断语无伦次,半天拼凑不出一个完整、有说服力的观点,不管他怎么渲染中美谈判“优势在我”,可现在的情况一目了然,面对中国的“卡脖子”,美国一点脾气没有。
其实中方早就给美国指出了一条明路,那就是收敛起那些不该有的心思,放弃打压中国的意图,纠正之前的错误做法,重新回到谈判桌,按照中国提出的平等、尊重、互惠等原则进行对话协商。
像贝森特这样,一边把责任推卸给中国,一边说要发动盟友应对,还是掩盖不了“黔驴技穷”的本质
如今美国不少人都反应过来了,中方目前采取的行动,跟当初的警告可以说是分毫不差
今年8月份,正是中美互动的高峰期,双方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磋商之后,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随即率团赴美。我们可以推断,美方团队正是在此期间,收到了中方的警告。
结果美方完全没有放在心上,别说转告特朗普了,压根就没有针对这种情况准备相应的预案。
这很难不让人感到好奇,特朗普政府究竟是以一副什么样的心态在与中国打交道,以至于能把我们的强硬措辞当成耳旁风,觉得只是“说说而已”?
整整两个月下来,美国人既要跟中国谈经贸协议,想达成一笔“大交易”对内交差,又要针对中国制定各种限制措施,巩固所谓的“中美战略竞争”。
特朗普是不是觉得,中国会“从大局出发”,对美国的小动作和盘外招视而不见,不会像当初那样,继续“对等反制”?
那这样一来,警告的意义何在?警告本来就有强烈的震慑目的,这是建立在相应的强力举措之上的。道理也很简单,如果不惩戒,则红线无意义
中国已经尽到了提示的义务,也充分展示了对等反制的能力与意愿,美国既然不听,自然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要是白宫高层还在这里搞什么大惊小怪的政治表演,说什么中方的行动“越界”,除了浪费时间外没有任何意义。
时隔半年,美国又一次误判了中国的反应和决心。
如果说4月的关税战,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奉陪到底”这四个字的分量,觉得只要祭出关税这个“撒手锏”,就能在谈判中占据先机,现在则是不把中国的警告当一回事,以为自己可以心安理得地在谈判桌上切香肠。
那现在,他们面临的就是“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的两难抉择。
真打起来,没有谁会看好美国的胜算,特朗普政府现在甚至没有底气去玩一场“胆小鬼游戏”,对华言行在示强和服软之间反复横跳,生怕一句话说错,引起金融市场震荡。
至于谈,在经历了种种风波之后,中美现在基本没有多少互信可言,之前累积的积极氛围也荡然无存。美国人既然不守规矩,那么谈判的基础就会有些薄弱。
中国说了多少次【中美要相互尊重】,美国既然记吃不记打,我们有的是方案,让美国正视我们卡脖子的能力。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中美各有各的优势区间,长臂管辖这一招,可不是美国的专利。
这起事件充分表明,特朗普政府缺乏忧患意识和紧急预案,视大国互动如儿戏,把恐吓和讹诈当筹码。
都2025年了,特朗普还是要“从实力地位出发”和中国打交道。拜登当年没有做到这一点,换成特朗普,也是一样的结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