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朱本双 王营中
在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有一所特殊的学校——施洋小学。它以我国早期工人运动领袖、著名“二七”大罢工领导人施洋烈士的名字命名,是一所市级革命传统教育示范学校。走进校园,浓郁的红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正以其独特的红色育人体系,通过红色文化浸润童心,让革命薪火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
学校将“施洋精神代代传”确定为“一校一品”校园文化,精心打造特色文化“红色校园”。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绘制了长48米、高2.4米的巨幅红色文化墙,内容包括“忆苦思甜、铭记历史”“律师仗义、烈士同俦”等八个部分,为师生提供了了解和学习中国革命历史、传承英雄精神的重要文化展示平台。在教室、走廊、宣传栏等醒目位置,悬挂着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名言警句,展示着雷锋、张思德等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时时处处激励学生学习革命精神,争做“四有”新人。
施洋小学建立了一套以红色教育为特色的同心圆工作体系,切实开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校本课程实施,打造红色景观文化,举办红色教育活动。学校经常组织少先队员参观施洋纪念馆,让孩子们在观看实物、图片、文字、人物塑像的过程中接受红色思想的洗礼。一位老师描述道:“孩子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时而驻足凝视、沉思,时而讨论、提问。”这种现场教学的方式,引导广大少先队员共同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
每年的红色文化艺术节是学校的一大盛事。全校42个班齐上阵,师生自编自导自演,人人有舞台,个个能出彩。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课桌舞《祖国有我》、演唱京剧版《我爱你中国》、情景剧《满江红》、红色话剧《大律师施洋》等节目轮番上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精彩表演一次次将艺术节推向高潮。红色文化在这里不仅是精神力量,更成为推动全校艺术教育工作、营造健康文明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载体。
![]()
![]()
学校聚焦红色资源,赋能德育建设,积极推进红色育人路径创新改革。从文化育人、活动育人、课程育人和机制育人四个方面入手,擘画新时代育人工作的新蓝图。利用新学期首次少先队队课在施洋烈士纪念馆举行的契机,学校分年级、分批次为全校学生上好富有“乡土味道”的党史学习教育第一课。同时,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有机融合,在青少年学生心中播下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围绕“五红”——讲红色故事、看红色电影(书籍)、唱红色歌曲、游红色基地、创红色作品,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这些活动贴近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使红色教育更加生动活泼、深入人心。利用国旗下讲话、队日活动、思政课堂、主题班会等教育阵地,学校大力开展以角色融入、情景再现等形式的“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激发青少年学习党史的内生动力,让党史学习教育从“被动听”变为“主动参与”。
通过持续深入的红色教育,施洋小学的学生们不仅对党的历史、革命故事有了深刻认识,更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生们纷纷表示,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从小学习先锋,长大争做先锋,做到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用实际行动践行“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的铮铮誓言。
如今,施洋小学的红色教育已成为竹山县乃至湖北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通过红色文化熏陶、红色实践体验和红色艺术滋养,学校成功将爱国主义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田。这所坐落于鄂西北的小学,用行动诠释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让施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