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曾经,美国联邦政府的职位是“铁饭碗”,上班稳定、福利优厚,甚至带着社会地位和尊重感。然而如今,这个曾经象征安全与权威的工作环境,正在被现实和制度漏洞一点点蚕食。政府停摆、裁员、行政混乱,让数十万联邦雇员的日常生活变成一场不断应对不确定性的冒险,他们不得不投身副业,靠打零工维持生计。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政府裁员和停摆接连发生,曾经的安全感如同沙堡般在波涛中崩塌。农业部科学家莎伦·佩罗内的经历最具代表性:本职是土壤科学博士,过去的周末她在农贸市场卖奶酪,音乐会上售卖商品,为阿拉斯加农业编写手册,从事平面设计,为其他联邦雇员提供服务……一系列副业让她在短短几个月内积累了4000美元。她将大脑的各个部分调动起来,在停摆中寻找生存的出口。这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心理自救和自我赋能。
![]()
停工的联邦雇员中,还有人靠开网约车、宠物看护、婚礼策划、餐饮活动、搬运零工甚至音乐表演维持生计。芝加哥大学教授库斯塔斯的研究显示,2022年超过3%的有本职工作的美国人参与在线平台兼职,这一比例在2017年还不足1%。这意味着政府雇员原本极低的副业参与度,如今在政策和经济压力下被彻底打破。
而这一切发生的背景,是政府停摆和裁员制度的“制度性荒诞”。联邦工作人员在停摆期间仍受到严格的外部就业限制——理论上,他们需要通过道德办公室审批兼职工作。然而在停摆期间,道德办公室本身也处于停工状态,审批机制自然失灵。于是副业变成员工自救的“野路子”,监管空窗成为副业合法性的默认缓冲。美国农业部的布鲁克·哈迪森甚至在停工期间规划旅行、剪辑广告视频,靠零工收入减轻生活压力,这种现象映射出制度的空洞和行政管理的滞后。
副业五花八门,却折射出制度和经济现实的压力。联邦雇员不得不将自己的专业技能、闲暇时间甚至兴趣爱好转化为经济收益。科学家卖奶酪、开音乐会、健身房换会员费、做旅行规划——这不仅是生计问题,更是心理与身份的双重考验。当社会结构无法提供稳定的保障,个体的自救成为必然选择。
![]()
这种现象还有更深层的讽刺意味:曾经引以为傲的政府岗位,如今在制度空缺和经济压力下变成“多重身份的自由职业者”。技术和制度滞后导致的不确定性,使原本受尊重的公务员群体,变成不得不在零工平台上拼搏的人群。这种身份的错位,让铁饭碗的神话破碎,曾经的稳定感在现实压力下消融。
副业不再是可选项,而是生存必需。对于许多联邦雇员而言,这意味着生活节奏被彻底打乱:家庭计划、社交活动、职业规划都要围绕副业安排,甚至还要应对税务、保险、合同、客户需求等一系列问题。美国政府停摆,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停滞,更是心理压力和社会角色的复杂化。
而这种荒诞背后,是制度的空白和政策的滞后。政府停摆无法保障雇员收入,裁员计划缺乏精确执行机制,外部就业审批体系在停工状态下瘫痪,所有制度缺口都迫使员工自我救赎。这种现象不仅折射出美国公共管理的脆弱,也揭示了现代行政体系在面对经济和政治波动时的应变能力不足。
![]()
科斯特尔尼克登上脱口秀舞台打鼓的经历,用幽默掩饰了现实的无奈。这种从“靠打一份工”到“靠打另一份工生活”的转变,正是美国联邦雇员现状的真实写照。稳定的职业神话被现实击碎,生活被副业填满,每一份兼职都是生存的策略,每一次零工收入都是对制度空洞的无声抗议。
美国联邦雇员的副业故事,是一部现代职场生存图景,也是制度缺陷的镜像。它让人看到经济压力、制度漏洞和政策滞后的交织影响,也提醒社会:在不确定和不稳定成为常态的时代,个人生存能力和制度保障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副业,曾经是选择,现在成了必修课;铁饭碗的神话正在解体,而现实教会每个人在制度裂隙中寻找生存的智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