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物新生 社区服务 车位房屋 招工求职
行业二手社区点击查看→核趣集市
1955年12月20日,湖南省衡东县发现大型铀矿矿点——中国第一批三大铀矿之一,即“湖南七一二矿”,被苏联专家命名为“李富郭良斌矿点”。
这一重大发现,为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及时提供铀原料,为我国核工业发展史写下光辉的第一页。
其中的郭良斌,是中国第一批铀矿找矿员,曾任原核工业部中南地勘局301组织部部长,他忘我奉献,在我国核工业起步阶段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名字与“李富郭良斌矿点”紧密相连,成为核工业史上的一段佳话。
踏遍山河寻铀矿
“轰——隆!”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遮天蔽日的蘑菇云在中国的西北升起来了,震撼了全世界!这一天是1964年10月16日,是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一天。
![]()
为了这一天,中国第一支铀矿地质队309队1分队干部职工,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1955年1月15日,毛主席发出“中国要造自己的原子弹”的指示。2月26日组建起代号为309的筹备小组。3月14日,309队1分队正式成立。
1955年,309队(现中南地质勘测局)刚刚成立不久,郭良斌从湘潭农村来到长沙,光荣地成为309队1分队第一批铀矿找矿员。他们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寻找研制核武器最需要的主要原料——天然铀。
1955年7月中旬,309队1分队全队人马从广西撤出,挺进西南,向云南进发。队员们冒着酷暑日夜兼程,他们的足迹分布在个旧、昆明、璐西等地。红河南岸的越南边界,以及与缅甸接壤的畹町镇,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8月26日,309航测队在衡阳郊区发现了铀矿异常带。10月,郭良斌随队进入衡阳市郊区航测铀矿异常区。当时正值阴雨连绵,队员们身披雨衣,肩背伽玛探测仪,手持探测仪的探管,像扫雷战士一样,在这片红色而神奇的土地上进行“地毯式”搜索普查,每天一身水,一身泥,终于熬过了漫长的雨季,迎来了初冬的晴朗天。哪知好景不长,刚跨进12月,一夜之间,大雪纷飞,天地白皑皑一片。队员们为了早日找到航测发现的异常点,顶着刺骨的寒风,踏着一尺多深的积雪,顽强地战斗在山岭之间。
![]()
12月20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找矿员李富和郭良斌,在衡阳大浦地区的一块低洼地带,终于发现了铀矿异常区。师徒二人立刻向组织汇报,经2小分队技术副队长蔡仁荣和年轻的苏联女专家米娜耶娃实地检查,初步肯定有成矿价值,立即进行详测……
1分队经过3个月的初勘,于1956年3月向309队提交了白垩纪第三纪砂岩型成矿远景区。
苏联专家被新中国第一批年轻的铀矿地质队员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所感动,将这一矿点命名为“李富郭良斌矿点”,以表彰他们的功绩。
![]()
郭良斌(左一)与妻子合影
经过仅两年的深入勘探,“李富郭良斌矿点”发展为我国首批开发的三大铀矿之一,即“湖南七一二矿”,为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及时地提供了铀原料,为我国的核工业发展史写下了光辉的第一页!
![]()
这酒也是核技术哦
以后买辐照酒,找核趣就对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