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房产中介卖房,和以前不太一样了,他们专门找那些低价房源来吸引客户,本来市场就不景气,再加上有的业主着急出售,所以价格低到让人瞠目的水平。
现在利率也低,房价也低,正是买房的好时机,这种销售策略也没毛病,但不管开发商怎么催、中介怎么劝,购房者就是不为所动。
毕竟前几年追高买房的人还套着,谁也不想当接盘侠。
当市场陷入观望僵局的时候,国家真的出手了,从住建部的政策部署到各地密集出台的新规,2025年的楼市已经出现了不一样的苗头,两大变局正在改变市场格局。
![]()
第一个变局,是供需两端的,不再盲目加供应,转而盘活存量土地。
之前很多城市不管有没有人买,都在拍地建新房,结果库存越来越多。现在国家明确说了,去化周期超过36个月的城市,直接暂停供地。
就算是18到36个月之间的,也得先把旧地盘活才能加新的,2025年全国住宅用地计划供应量直接降了20%,二线城市降了30%。
在广东,已经发了近2000亿专项债收储存量土地,全国算下来有4600多宗闲置土地要被盘活。
广州专项借款加房票安置”特别有意思,政府收购存量房当安置房,既消化了库存,拆迁户也能选到合适的房子,比过去硬建安置房靠谱多了。
深圳允许城市更新项目里的保障房转成商品房,既保证了保障房数量,又不让开发商砸手里赔钱。
第二个变局:房企不再看数量,将重点转向服务
![]()
前几年房企都疯了似的拿地扩张,负债率高得吓人,一遇到销售下滑就爆雷。
现在国家逼着行业自检,出险房企要么债务重组,要么司法重整。
最近好几家大房企通过债转股、卖资产削债,杠杆降下来后居然慢慢活过来了,而且新增出险的房企越来越少,市场总算不用天天担心烂尾楼了。
开发商开始研究怎么造好房子了,过去大家比谁盖得快、盖得多,现在得比谁的房子更舒服、更智能。
上海放宽了阳台计容规则,阳台面积已经不计入公摊了,成都规范了附属空间计算,花同样的钱能买到更实用的房子。
深圳1月份还出现了日光盘,但跟以前抢刚需房不一样,这次卖的是带绿色科技系统的改善房,说明大家不是不买房,是不想买将就的房子。
![]()
可能有人会问,限购松绑不是刺激买房吗,怎么算调整?你看深圳的操作就懂了,非核心区比如盐田、大鹏确实放开了套数限制,但核心区该限还限。
而且取消了首二套利率差异,不是鼓励炒房,是给真有需求的人减负,上海给多孩家庭把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到216万,北京二套房首付降成30%,都是瞄准刚需和改善族,不是让投机者回来。
以前大家买房只看涨跌,现在开始算租金回报率了,现在一二线城市好多房子租金回报率回到 2%-3%,接近房贷利率,比买国债还划算。
房价收入比也下来了,有些城市已经跟国际同类城市差不多了,这时候买房,更像买个住的地方,而不是赌升值,心态自然就稳了。
其实这两大变局指向同一个方向,楼市正在从靠涨价赚钱转向靠服务和品质赚钱。
住建部说现在城镇化进入稳定期,城市发展要存量提质,房地产也得跟着变。
以前是有没有的问题,现在是好不好的问题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