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好书信息
![]()
![]()
书名:《魏晋之变:门阀政治与中古中国社会秩序的重塑》
作者:李亮(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8月
定价:88元
系列:明道书系
ABOUT BOOK
![]()
![]()
![]()
![]()
涅变:世族、门阀与社会演化
涅变二:门阀社会的孕育及演化
魏晋南北朝是世族专权的时代,但实际上世族在汉代已经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影响,到了汉魏之际,世族更是凭借军阀战争扩张了自己的势力。而那时兴起的高门很多出自汉代的寒门,比如,颍川陈氏、庾氏,以及阳翟褚氏。就是东晋以来渡江的侨姓大族,也有很多是晋代才上升为顶级士族的,例如陈郡谢氏就是在西晋才演变为与琅邪王氏并列的一流大族。因此,魏晋成为门阀社会的形成期,一部分“新出门户”和一部分“汉代高门”(如袁、杨)构成了当时大族中的最高等级。
我们在史籍上经常见到大姓、高门、著姓、冠族、甲族、望族、望士、豪强、豪右、强宗,以及豪强大族、豪族、士族等称谓,这些都是世家大族的别称。其中大族的官僚化被称为士族,而世族的学术化则被称为大姓名士;与之相对称的是所谓的单家、寒贱、微族、寒人,以及寒族、寒门、寒素、微贱、庶族等。其中寒族的官僚化被称为寒士。
三国的创立者无一不与世族发生联系,即使是身世微贱和法家思想浓厚的曹操,其政权也是靠着大族才得以建立的。至于刘备,虽不是高门子弟,其祖、父也“仕世州郡”,属于次等大族。刘备的妻兄糜竺也是“资产巨亿”的大族出身;诸葛亮则出身于地位较低的次等小族,后来由于诸葛三兄弟分事三国,皆掌重权,其中的一支才上升为大族。而西蜀政权也是在益州大族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
孙吴则更为显著,孙氏出身吴郡次等大族,因为门第较弱,只能依靠江东大族维持政权。《晋书·陈敏传》记华谭给顾荣的信说:“昔吴之武烈……有诸葛、步、顾、张、朱、陆、全之族,故能鞭笞百越、称制南州。”这与东汉、袁绍,以及西晋政权的治理模式有相似之处。
《抱朴子·外篇》之《吴失篇》描述了孙吴晚期江东大族专横时的社会状况。其“纪纲驰紊,吞舟多漏,贡举以厚货者在前,官人以党强者为右”,这显然与西晋的施政之道相似;至于大族“金玉满堂,妓妾溢房”的奢侈之风,又可与西晋豪族“广收八方园田水碓,周遍天下”的奢靡潮流一决高下。
可以看出,魏晋时代,北方和江南大族的势力最为强大,西南一隅次之,加之各政权阶层属性的差异,导致他们在处理与大族关系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最终,以司马氏父子为首的儒家大族先是打败了以曹氏为首的寒族势力,继而又联合北方大族先后消灭了西南豪族和江东大族。自此以后,大族的力量又盈溢于社会和政治之中,继而形成了晋以后大族专横的局面。
西晋灭亡后,南北分立,世族借助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岿然不动,依然是权力舞台上的主角。在北方,他们成为十六国政权坚强的支撑者;在南方,他们创建了一个既有延续性又有独特性的王朝。可以说,南北政权的相继建立,说明士庶的界限已趋于固化,之后除了个别家族由于掌握皇权而晋升为顶级大族外,很少再出现寒门上升为大族的情况。于是,大族成为各个政权的主人,他们垄断了中古时期所有的政治和经济资源,这些都预示着大族在南北统治地位的确立,也标志着门阀社会的最终确立。
在门阀社会的模式下,大族不仅轻视单家,排挤寒人,就是在同类群体中,也要分出个尊卑高下。《晋书·刘颂传》记载:
(刘颂)世为名族,同郡有雷、蒋、谷、鲁四姓,皆出其下。时人为之语曰:“雷、蒋、谷、鲁,刘最为祖。”
可见,刘氏是当地公认的最高等级的大族。《新唐书·柳冲传》记柳芳描述当时大族分布情况时说:
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东南则为吴姓,朱、张、顾、陆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关中亦号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代北则为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首之。
柳芳所谓的“为大”“首之”,是指当地的顶级大族。更有意思的是,就是在这些顶级大族当中,也有尊卑高下之分。比如,《南史·侯景传》记载:
(侯景)请娶于王、谢,(梁武)帝曰:“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
可以看出,江东的顶级大族,又以侨姓的王、谢为最,土著的朱、张只能屈居其次。不仅如此,就是同姓大族,也因宗脉的远近有高下之分。《魏书·高阳王雍传》记载:
元妃卢氏薨后,(皇帝)更纳博陵崔显妹,甚有色宠,欲以为妃,世宗(北魏宣武帝元恪)初以崔氏世号东崔,地寒望劣,难之。
所谓“东崔”即博陵崔氏,而在当时,博陵崔氏的地位明显比清河崔氏低。还有王氏家族的乌衣一支,其地位又不如琅邪王氏尊贵。因为世族内部也有尊卑之分,所以大族或自矜自吹,或相互贬低,其目的无非是凸显自身的尊贵,这种情况在史书中可谓比比皆是。
实际上,顶级大族的数量是有限的。比如,根据对东晋大族家谱系统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些大族不超过 68 个,而专权的家族也就 4 个,即琅邪王氏、太原王氏、阳夏谢氏、鄢陵庾氏,他们在整个大族群体中所占的比例是很少的。那么,他们如何影响国家权力的运转呢?显而易见,他们要联合次一等的大族共同完成这个重任。因为既然有顶级大族,就有较小的,或次等的世族了。比如孙坚、刘备、诸葛亮、刘裕等,即出身门第不高的次等大族或卑微的小族。这样,我们就能勾勒出门阀社会的阶层等级了。
但是,大族群体也仅占帝国内各级官员的一小部分。为了实现对政权的有效控制,他们必须将一部分权力让渡出来,利用寒族中有文化、有野心但相对贫穷的知识分子来维护门阀社会的稳定。这样,大姓士族群体与寒族中的知识分子一起构成了国家的官僚系统,即士大夫群体。
可以看出,这个群体不仅等级森严,而且界限分明。数量不占优势的士族凭借着所掌握的政治和经济资源,以及自身的广泛影响力,处于士大夫群体的最高等级,他们不仅享有特权,还操纵着上层权力的运作、掌握着社会最优质的经济资源,这些都成为门阀社会运转的保障。而数量虽多但缺乏资源优势的寒士只能充任地方上较低的职位,只有极少数的精英能跻身新贵行业,但仅此而已。
总之,魏晋南北朝是政治和经济发生巨变的时代,加之汉代豪族势力的催化,从而孕育出统治中国 400 余年的、大族专权的“门阀社会”。门阀社会不仅填补了两汉“君主封建制”崩溃后留下的社会形态的真空,还缓解了旧的社会形态向新社会形态过渡时产生的激烈碰撞,从而为君主官僚制社会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门阀社会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的势能却一直释放到唐代。因为唐代也相当重视门户,但此时的门第与之前的已有本质的区别。简而言之,唐代的门第已不由门荫而是由官阶决定了,而官阶可以由科举与军功取得,且随时都可更易。这样,门户就与血缘世袭相分离了,可以说等级虽存,但内涵已变。
制作:凌小凡
初审:张瑾
复审:罗明钢
终审:李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