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王丹
![]()
10月14日,洛阳市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推进文旅融合、文物和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
“十四五”以来,洛阳市文旅融合深度推进,累计接待游客超6亿人次,旅游收入接近4800亿元。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振刊介绍,洛阳把握“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新文旅特点,打造1+3高品质古都文化体验区,推动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相关工作入选“世界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十大城市案例”。
在文旅消费方面,业态创新成为核心驱动力。“汉服热”带火“洛阳热”,去年超500万人次参与汉服体验。沉浸式演艺《唐宫乐宴》《凤舞神都》等重现盛唐气象,《风起洛阳》VR项目等入选文旅部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研学旅游构建全年龄段体验场景,培育研学基地、营地102家。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1.5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208.6亿元,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64.58%、51.95%。
同时,洛阳深耕文化传承,较早制定非遗保护地方条例,打造国家级非遗项目9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名。打造黄河文化精品旅游带,惠及沿线150余万群众,艺术创作成果丰硕,豫剧《工匠春秋》等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
在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方面,洛阳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晓军介绍,洛阳坚持保护第一,全面落实“考古前置”,出台《二里头遗址保护条例》《关林保护条例》,连续42年实现“文物安全年”。扎实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800处。
考古发掘成果丰硕,5项考古项目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1项获全省“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苏羊遗址等获评“2023年度河南省十大考古新发现”。
洛阳还创新活化利用文物资源,建成二里头、隋唐洛阳城、汉魏洛阳故城3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市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达112家,年接待游客超过1700万人次。2024年博物馆文创营业额达4500万元,同比增长125%。
此外,洛阳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与多国合作举办文物外展,赴蒙古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开展联合考古发掘,连续举办五届世界古都论坛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展望“十五五”,洛阳将锚定世界级文化旅游城市目标,持续健全文旅服务体系,加强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为开创现代化洛阳建设新局面贡献更多力量。
编审:沈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