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四川文化网总编辑 孙尚举
在前两篇中,我们探讨了信任危机如何被个别案例放大,以及媒体在流量逻辑下的责任失守。如果说那是在描绘一场“环境危机”,那么本篇将深入这场危机的核心战场——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中央网信办通知将“挑动群体极端对立情绪”置于整治清单之首,绝非偶然。因为以“贴标签”为武器,系统性地图谱化、污名化不同群体,正在从结构上蛀空社会信任的根基。
这种“标签的暴力”并非简单的口舌之争,而是一套精密且有害的叙事策略,其运作机制和破坏性值得我们深刻警醒。
一、从“具体的人”到“抽象的靶子”:标签如何生效?
标签的本质是简化与替代。它将一个个复杂、多维、鲜活的个体,粗暴地简化为一个单一、扁平的身份符号(如“某地人”、“某性别”、“某粉丝群体”),进而将这个符号与一系列负面特质(如“贪婪”、“愚昧”、“极端”)强行绑定。这个过程,完成了“去人性化”的关键一步。
“他者化”建构:通过标签,将“我们”与“他们”截然分开。所有复杂的社會问题,都被简化为“我们”与“他们”之间的二元对立。“他们”不再是有血有肉的具体的人,而是一个抽象的、承载所有负面想象的“靶子”。攻击“靶子”无需负罪感,因为它没有人的情感与尊严。
“污名化”定罪:一旦标签成立,污名随之而来。一个个体行为,可以被上升为整个群体的“共性”;一个未经证实的指控,可以迅速转化为整个群体的“原罪”。例如,某个个体的不当言行,会立刻被用来证明“某某群体果然都是这样”,完成对整个群体的“有罪推定”。
“代入式”攻击:在热点事件中,强行将事件当事人与某个身份标签关联,挑动所有带有此标签和不带此标签的网民形成对立阵营。争论的焦点不再是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而是沦为了两个标签化群体的身份混战。
二、流量生意与身份政治:对立的催化剂
这套策略之所以大行其道,是因为它同时满足了“生意”和“情绪”的双重需求。
1.最廉价的流量密码:制造群体对立,是成本最低、起效最快的吸粉和引流方式。它不需要深度调查、不需要专业知识,只需要敏锐地捕捉到社会固有的差异和裂隙,然后注入情绪化的解读和煽动,就能瞬间点燃巨大流量的火焰。MCN机构和营销号深谙此道,将其作为核心的“生产技巧”。
2.虚拟归属感的诱惑:对个体而言,在宏大的现代社会中找到归属感并非易事。激烈的群体对立,ironically(讽刺地)为一些人提供了强烈的身份认同和虚拟的共同体归属。通过激烈地抨击“他们”,个体能获得一种“我们”并肩作战的错觉和道德优越感,这种情绪价值使其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三、结构性侵蚀:信任如何被系统性破坏
“标签暴力”对社会信任的破坏是结构性的、毁灭性的。
信任半径的急剧缩小:当社会被无数标签切割成相互敌视的碎片时,人们的信任范围会退缩至仅剩的、标签相同的“自己人”。对于“标签”之外的庞大社会群体,人们会预先戴上怀疑和戒备的眼镜。这种“预设立场”的怀疑,使得跨群体的任何协作、沟通和互助都变得异常困难,社会合作的成本变得无比高昂。
公共讨论的消亡:任何公共议题的讨论,一旦被标签化,就会立即失焦,沦为站队和口号式的攻击。理性的声音被淹没,建设性的方案无法诞生,社会在无休止的内耗中丧失瞭解决问题的能力。网信办点名批评的“饭圈恶意拉踩”、“二次元群体开盒”、“喷系少年”煽动对立,正是这种公共讨论消亡的极端表现。
共同体认同的瓦解:社会信任最终建立在一种“命运共同体”的认同之上。而标签化的叙事,每天都在讲述一个“我们vs他们”的分裂故事,每天都在强化“内部人”与“外部人”的边界。长此以往,那种“虽为陌生人,但同属一个社会”的基本共识将被彻底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彼此提防、互视为潜在威胁的“丛林想象”。
四、超越标签,看见具体的人
中央网信办的专项行动,旨在从平台层面斩断这把“标签的暴力”之火。然而,真正的治本之策,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思维转变。
我们需要一种高度的自觉和反思能力:当我们下意识地想要给一个人或一个群体贴上标签时,能否暂停一下?我们能否努力去超越那个粗糙的标签,看到标签背后那个具体的人,看到他的复杂处境、他的个体经历、他与我们共享的人性与脆弱?
信任,无法建立在抽象的标签上,只能建立在具体的人际互动和共情理解之上。拆除标签的高墙,是重建社会信任无法绕过的一步。当我们拒绝被简化为一个符号,也拒绝以此去简化他人时,我们就在为这个愈发撕裂的世界,贡献一份最珍贵的理性与和平。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批判转向建构,探讨如何从治理、媒体、个人多个层面,搭建重建社会信任的桥梁。敬请期待。
(本篇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