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10月14日,“以竹代塑”竹编产品设计与制作培训班在四川省青神县中国竹艺城竹编培训基地正式启动。来自贵州荔波、广西龙胜、陕西汉中以及四川、湖南等多个竹产区的30名林农群众、竹(藤)编织从业者,以及国际竹藤中心培训处干部共同参加了开班仪式。
本次培训旨在通过系统教学,提升学员竹编产品设计与制作能力,推动“以竹代塑”产业发展,助力林农群众拓宽就业创业渠道。
![]()
据了解,培训采用“理论授课+现场实操+研讨交流+文化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内容涵盖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瓷胎竹编等核心技法,并延伸至产品设计、市场开发与品牌打造等实用领域,全面提升学员的综合素养与实操能力。
培训期间,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青神竹编代表性传承人、国家工艺美术大师陈云华领衔的资深专家团队将亲自授课,手把手指导学员掌握竹编技艺,深入感受青神竹编“精、巧、奇、绝”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增强学员创业从业的信心。
此次培训不仅是传统竹编技艺的传承,更注重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近期,“竹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在青神县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全省首个聚焦竹资源全产业链保护与高值化利用的省级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将推动高性能竹基新材料的研发与“以竹代塑”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为竹编产业注入科技动能,助力打造竹纤维全价利用的百亿级产业园区。
![]()
学员们将在培训中不仅学习传统编织技艺,还将深入了解竹材的科学属性与加工前沿技术,亲身体验从一根竹子到传统手工艺品,再到环保“以竹代塑”产品的全产业链价值延伸。一位来自广西龙胜的学员在参观实验室后表示:“过去我们靠手艺谋生,如今科技为竹产业提质增效,未来更要靠创新突破发展瓶颈。这次培训让我对竹子的价值有了全新认识。”
青神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培训班是该县推动“非遗技艺”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下一步,青神将继续深化“非遗+产业+生态”融合发展模式,以科技为驱动,以文化为支撑,持续擦亮“中国竹编艺术之乡”品牌,助力林农群众在绿色产业中实现增收致富。(王建明 青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