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里那动听的旋律
张世群
作为一名六十年代初出生在豫东农村的人,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的童年时光里除了打陀螺、推铁圈、摔四角、捉迷藏等游戏外,有趣、好玩的活动并不多,精神文化生活极度的缺乏。正因如此,但凡村里有说书、耍把戏卖艺、吹响器、唱戏、演电影等娱乐活动时,大人小孩们都是心向往之,求之不得。甚至附近村庄有戏时,我们也是乐此不疲地步行前往去看。
确切的说,我自小就对戏曲有着浓浓的兴趣,尤对河南豫剧更显得喜爱有加。豫剧不仅富有乡土气息浓郁,而且善于表达剧情人物内心情感,其艺术魅力无限,更感觉有家的味道。
![]()
图片说明:作者于2008年在开封市公路局迎新春演唱会中与豫剧名家李扬演唱《朝阳沟》中“汗洒高山”选段
记得七十年代初,那年刚过完春节以后。山东东明县豫剧团在我们村庄搭台演出五天。据大人们说,这也是县级豫剧团首次到俺村演出,其规格、演职人员阵容也是最为整壮、上档次的,能在村庄家门口看到正规豫剧团演出,和豫剧演员近距离的接触,我的心情既兴奋又喜悦。在五天的演出中,我就会在每场戏开始之前便早早赶到戏场,一直看到结束,去近距离感受豫剧带给我的震撼。
犹记得,那时舞台上的演员尽管认真而卖力地把每场戏都演好,却换不到台下的掌声。老一辈农民表达欣赏的方式很含蓄,只是会心地笑声阵阵,再彼此自顾自地跟身旁人点头致意。不像现在的观众知道在剧情唱腔精彩处给演员报以掌声、喝彩声。
爱戏懂戏的人们,往往心无旁骛,如痴如醉。舞台上脚步匆匆,锣鼓阵阵,节奏感极强,剧情环环相扣,动人心魄,戏曲的精彩可谓是妙不可言,让我们感受到了豫剧的独特魅力。
那时,自己虽然年龄尚小,对戏里演的唱的一知半解,但真假虚实,善恶美丑,却慢慢在心中生根发芽。
戏曲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在舞台上,演员们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快慢变化,将人物的喜怒忧伤,爱恨情仇表现得淋漓尽致。豫剧的表演风格质朴生动,注重形神兼备。演员们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夸张的动作以及精湛的武功技巧,将角色的性格特征刻画得活力四溢,栩栩如生。
戏曲的艺术魅力可谓是神乎其神,美不可言。“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戏曲舞台,方寸之地,穿透历史风云,演译世相众生。
1973年,我家有了一台收音机,这“砖头”大的收音机成了我们家最重要的娱乐工具,每天晚上七点半,河南广播电台总有戏剧播出,我们全家坐在院子里,一边吃饭,一边听戏。邻居也经常端着饭碗过来,随便在院里一坐,一边吃,一边听。在戏剧频道中,慢慢地,我熟悉了豫剧名家常香玉的“红、白、花”:《考红》《断桥》《花木兰》;马金凤老师的“一挂两花”:《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唐喜成先生的《三哭殿》;李斯忠先生的《下陈州》以及任安华、虎美玲演唱的现代戏《红灯记》; 修正宇、张月婷演唱的《红色娘子军》;常香玉、王善朴、任宏思演唱的《人欢马叫》;魏云、王善朴、高洁、马琳演唱的《朝阳沟》;柳兰芳、王素君演唱的《刘胡兰》;张宝英演唱的《杜鹃山》等,很多唱段成了我们当时的流行音乐。在耳濡目染中,对这言说不尽的豫剧声腔,喜爱之情日益渐浓,每当听到那熟悉的曲调响起,我仿佛能感受到剧中人物的心跳,与之同悲共喜,这种心灵的共鸣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比拟的,也是其他任何戏曲剧种艺术望尘莫及的。
![]()
图片说明:作者于2017年夏和豫剧名家韩玉生在开封大众影院观影时合影
后来,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便升华为更有质感的幸福,村子里家家户户有了从黑白电视机再到大彩电,各种形式的戏剧播出不断涌现和创新,戏曲文化愈发丰富多彩。河南卫视戏曲品牌栏目《梨园春》每周日晚上七点半播出,这个节目让我对河南豫剧更加喜爱,也熟悉了好多豫剧名家和优秀的豫剧作品。多年来,每当我收看收听《梨园春》栏目时,我都特别地专心致志,情到深处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我很喜欢豫剧的那种行腔酣畅、韵味醇美的唱腔。我发现,我只要一听豫剧,感觉整个人都是很安分、很平静的,会随着演员的情感,而起伏、而激情,完全沉醉在其中了,有种特别享受、悦愉的感觉。
随着年龄增长和对戏曲知识的不断学习,我越发感受到豫剧所承载的文化重量。从《穆桂英挂帅》的忠勇报国,到《花木兰》的孝义精神; 从《樊梨花》的爱国情怀,到《七品芝麻官》的清廉正直; 从《包青天》的公正严明,到《花打朝》的诙谐智慧;从《焦裕禄》的亲民爱民,到《村官李天成》的人格光辉,豫剧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将中华传统美德和新时代奉献精神代代相传。这些剧目不仅是娱乐,更是道德教科书,无不闪耀着中华文化的璀璨光芒,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中原儿女的精神世界。
我喜欢豫剧,不仅仅停留在观赏层面,更多的是对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的热爱。豫剧作为中国戏曲艺术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豫剧的表演中,往往能够看到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体现,比如孝道、忠诚、仁爱等等,这些都是中国戏曲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现成部分。通过豫剧,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也更加珍惜和钟情这份文化持续、传承和发展。
![]()
图片说明:作者于2019年在开封市戏剧家协会迎春茶花会中与副主席马海灵演唱《朝阳沟》中上山选段
除了对豫剧的喜爱,我还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豫剧的传承和接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我在向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韩玉生、王素君等学习豫剧唱腔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开封市剧协弘扬豫剧艺术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撰写豫剧名家“艺术人生”风采录,冀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豫剧这门艺术,让豫剧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我相信,在戏曲的百花园中,豫剧将会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闪耀明珠。
![]()
图片说明:作者于2022年春在开封市公路局联欢会上观看戏剧演出的画面
豫剧,对我而言,有太多的精彩与美感,他是我最初的音乐启蒙,是我童年快乐的印记,是我几十年对梆子腔的牵挂与记忆,是留在我心底最美的,最眷恋的旋律。
![]()
图片说明:作者于2025年夏在开封素真剧场观看戏剧时的画面
我爱恋豫剧,尤其是退休后的生活里,只要听到那优美的旋律和韵味悠长的唱腔,我的心头便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暖流。豫剧与我,已不仅仅是艺术形式,更是精神家园与乡愁的深情回望。
2025年10月13日写于古城开封
作者:张世群 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开封市戏剧家协会原副主席。
编辑:何高峰
审核:万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